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障的意思、山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障的解释

(1).犹屏障。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

(2).屏风。因画有山形图案,故名。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3).阻隔;阻挡。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山障了‘隔墙花影动’,緑惨了‘待月西厢下’。”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妓怨》曲:“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地理与文学双重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作为屏障的山峦或山脉,强调山体对空间、视线或行动的阻隔作用。以下从词典释义、地理特征及文化应用三方面详解:


一、基础释义

  1. 字面构成

    “山”指地表隆起的地貌,“障”意为阻隔、遮蔽,组合后特指起屏障作用的山体。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权威定义

    地理学中,“山障”指横向延伸、阻挡气流或交通的山脉,如秦岭阻隔北方冷空气形成中国南北气候分界。

    来源:《地理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二、地理特征与功能

  1. 自然阻隔性

    山障因海拔高、延展广,可拦截水汽形成降雨(如喜马拉雅山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或分割地理单元(如太行山分隔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

    来源:《中国自然地理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军事与交通意义

    历史上山障常作为天然防御工事,如长城依燕山、阴山而建;同时需开辟关隘(如函谷关、雁门关)保障通行。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三、文学与文化意象

  1. 诗文中的象征

    古诗文常以“山障”喻困境或距离,如唐代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蜀道山障之险峻。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

  2. 生态保护隐喻

    现代语境中,“绿色山障”引申为生态屏障,如三北防护林工程被称为“防风固沙的山障”。

    来源:《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四、古籍用例佐证

“山障”兼具自然地理的实体功能与人文领域的象征意义,其释义需紧扣“屏障”核心,结合地学与文献双重依据,方显权威性与文化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

“山障”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屏障
    指山脉或山岭作为自然屏障,起到遮挡或保护作用。例如唐代皮日休的诗句“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即用山岭作为屏障,泉水形成水帘。

  2. 屏风
    特指绘有山形图案的屏风,用于室内装饰或隔断。后蜀顾夐《临江仙》中“山障掩,玉琴横”,即描绘了山形屏风掩映的场景。

  3. 阻隔
    表示山脉等地形对交通、视线或发展的阻碍。如元曲《西厢记》提到“山障了‘隔墙花影动’”,形容山脉阻隔视线。


二、扩展与比喻


三、用法总结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引申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鼇极白鸟抱悫饱学之士璧连炒勺唇紧赐疑倒毙掉卖断不了恶林废热锋端斧画斧斤萯阳干俸歌楼舞榭故畴还诏厚朴坏隤箭擦僭词接伴鯨鯤精塙谨顺就缚霁雾峻切开晦渴切枯鱼连史纸篱陌柳黛流箭芒种泥菖蒲昵近宁子扭秧歌情慉秋吟蛬柔远怀迩渗癞食鹿糕收监水云舟堂廉铁肠石心土馒头外禄尪孱无味晓譬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