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田法的意思、方田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田法的解释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宋史·食货志上二》:“ 神宗 患田赋不均, 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田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测量和赋税计算方法,特指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推行的“方田均税法”中的核心测量技术,后在数学领域发展为一种几何面积计算体系。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

一、本义:土地测量方法

“方田”即指将不规则田地划分为方形网格进行丈量。北宋为公平赋税,推行“方田均税法”,要求官吏每年九月丈量土地:

  1. 以“步”为标尺:1步=5尺(约1.5米),每边长1步的正方形土地为1“方步”。
  2. 网格化分割:将土地按东西-南北方向划分为方形单元,逐块测量边长。
  3. 积步成亩:240方步=1亩,以此统一计算田亩面积(《九章算术·方田》。

二、数学意义:面积计算体系

《九章算术》首章“方田”系统记载了矩形(方田)、三角形(圭田)、梯形(箕田)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奠定了古代几何学基础:

三、历史价值:赋税改革工具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推行方田均税法,旨在清丈隐田、均平税负:

  1. 分级定税:按土质肥瘠将田地分五等,制定差异税率(《宋史·食货志》。
  2. 消除隐田:通过方格测绘使地主隐匿田地无所遁形,增加政府税源。
  3. 推行局限:因豪强抵制及测量成本过高,元丰八年(1085年)废止(漆侠《王安石变法》。

四、学术传承

方田法标志着中国早期测量数学的体系化:


参考文献

  1. 刘徽注《九章算术》,中华书局,1985年.
  2. 脱脱《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1977年.
  3. 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4. 徐泽林《和算中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网络扩展解释

方田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土地赋税改革措施,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背景

方田法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推行的新政,核心目标是通过统一土地测量和分等定税,解决当时田赋不均的问题。

二、具体实施方法

  1. 土地丈量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约合41顷66亩)为一方,作为基本计量单位。每年九月由县级官员实地勘测,根据地形(如平原、坡地)和土壤颜色(如赤淤、黑壌)划分土地等级。

  2. 分等定税
    将土地按肥瘠程度分为五等,制定差异化的税收标准,并建立方帐、庄帐、户帖等官方档案,作为征税依据。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四、现代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方田法”被引申为依法办事、公正无私的象征,常见于强调制度规范性的场景。

补充说明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该法实施后“民无逋负,州县亦省刑罚”,但也因执行复杂而逐渐废止。

别人正在浏览...

艾符爆弹背人标新避色不施层盘朝弁蚳醢酬功给效调品低歹东邻方以类聚肤孱赋闲根穷谷田壑舟荒忙溷称家蜂降部藉幕景西寄生阶级狼巾老雕虫良宝鳞附闵凶南省舍人女儿节嫖宿破土乞灵起筑阙月热戏日屈蒻头入托蛇子蛇孙守根兽舰输税四出文钱送门状速帖外饰无质翔旝相招现形绡縠媳妇惜客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