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纨袴的意思、纨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纨袴的解释

亦作“ 紈絝 ”。亦作“ 紈裤 ”。细绢制的裤。古代贵族子弟所服。《汉书·叙传上》:“数年, 金华 之业絶,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 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也。并贵戚子弟之服。”后因以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含贬义。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请婚》:“画轂鸣騶,紈裤相仍逞贵游。”《红楼梦》第一回:“锦衣紈袴之时,飫甘饜肥之日。” 洪深 《申屠氏》楔子:“有一个浑身锦绣,而鄙俗不堪的纨袴,调戏那女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纨袴"(也常写作"纨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详细意思:

  1. 本义与字面解释:

    • 纨 (wán): 指细致洁白的薄绸、细绢,是一种古代珍贵的丝织品。例如《说文解字》释“纨”为“素也”,指未染色的细绢。
    • 袴/绔 (kù): 在古代特指套裤、胫衣(一种只有裤腿,无腰无裆,需套在裳或深衣外面的下体之服),与现代意义的内裤或外裤不同。后来泛指裤子。
    • 组合义: 因此,“纨袴”的字面意思就是用精细洁白的丝绸做成的裤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奢华服饰的象征。
  2. 引申义与核心含义:

    • 指代富贵子弟: 因为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有能力穿着用珍贵丝绢(纨)制成的裤子(袴),所以“纨袴”很自然地引申为指代那些出身富贵、生活奢侈的年轻人。例如《汉书·叙传上》提到“(班伯)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这里的“绮襦纨绔”即指代贵族子弟。
    • 蕴含贬义色彩: 这个词在使用中,尤其是在后世,逐渐带有了强烈的贬义色彩。它不仅仅指富贵,更强调这些富贵子弟往往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只知享乐、缺乏才能与进取心。他们依赖祖辈的财富和地位,过着放纵的生活,缺乏责任感和实际能力。例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子弟,常被视为“纨袴”的代表。
  3. 文化内涵与常用语境:

    • “纨袴子弟”: 这是“纨袴”最常用的组合形式,专指那些依仗家庭富有、不务正业、骄奢淫逸的富家子弟。这个词组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这类寄生性、无贡献人群的批判。
    • 与“膏粱”并列: 常与“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食物)连用为“膏粱纨袴”或“纨袴膏粱”,更全面地描绘富贵人家子弟在衣食住行上的极度奢华。
    • 文学中的批判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纨袴子弟”常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用以批判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固化以及财富对后代的腐蚀作用。

总结来说,“纨袴”一词从指代用细绢制成的奢华裤子,引申为指代穿着这种裤子的富贵人家子弟,并最终固化为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特指那些生活奢侈、不务正业、缺乏才能与责任感的富家子弟(即“纨袴子弟”)。 它承载着对社会阶层分化和某些寄生生活方式的批判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

“纨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最早见于《汉书·叙传》,原文“绮襦纨袴”描述贵族子弟的服饰特征。
  2. 文学引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进一步强化了其贬义色彩,讽刺纨袴子弟的享乐与儒生的困顿。

三、用法与演变

四、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仍用于批评奢侈懒散的富家青年,例如:“这些纨袴子弟挥霍无度,毫无进取心。”

从服饰到身份象征,“纨袴”生动体现了古代社会阶层差异,并在语言演变中成为特定群体的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邦组表左冰清水冷避丸步虚子不值一哂承候赤铁主义蔟蔟的本二混子法例桴苡赓唱过于海隅恒言涣泽灰死昏聩胡羊缣囊歼殒教科书讥呵靳术可汗空乘空夐刳腹莨菪纍绁丽朝灵灯廪增六月立元眄视明眼人姆教木薯弄暖槃槃敲边鼓汽锤青殿擒执却死香哨所收驩诵观通晐同耆同日而道玩意账无可比拟五冕无天事侮易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