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删润的意思、删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删润的解释

删改润色。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左副元帅 宗维 令其礼部侍郎 刘思 易御服”自注:“此得其实,但误以两事为一日耳。今略删润,令不牴牾。” 金 王若虚 《诸史辨惑》:“ 班固 《汉书》删润 迁 《史》,往往胜之,然亦有反不及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或至如学童课业,大费点化删润,免过为幸,安敢望有拔出於平日之文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删润"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删"和"润"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对文字、文稿进行修改、加工和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含义是删改和润色,即删除冗余、不妥之处,并加以修饰、润饰,使文字更加精炼、准确、优美。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义拆解与合成:

    • 删 (shān): 本义指删除、去掉。在文字工作中,指去掉文章中冗杂、重复、错误或不恰当的部分。
    • 润 (rùn): 本义指滋润、使有光泽。引申为修饰文字,使其更加生动、流畅、优美或有文采。
    • 合成义: "删润"就是将"删"和"润"两个动作结合起来,表示对文章进行修改时,既做减法(删除),也做加法(增饰、修饰),以达到去芜存菁、精益求精的目的。
  2. 核心含义:

    • 对文稿进行修改、加工和润饰。 这是"删润"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一个综合性的修改过程,不仅包括删减,也包括增补、调整、修饰,目的是提高文章的质量。
    • 使文字精炼、准确、流畅、优美。 "删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修改,使文字表达更清晰、逻辑更严密、语言更精练、文采更出众。
  3. 应用场景:

    • 写作与编辑: 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修改,编辑对作者稿件的加工。
    • 文书处理: 对公文、报告、信件等正式文书的修改完善。
    • 学术研究: 对论文、研究报告的修改润色。
    • 文学创作: 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反复推敲修改。
  4. 同义词与近义词:

    • 修改: 范围更广,泛指改动。
    • 润色: 更侧重于修饰、美化文字。
    • 润饰: 同润色。
    • 斧正/郢正: 敬辞,请人修改文章。
    • 修订: 侧重修改订正错误。
    • 删改: 侧重删除和改动,有时不强调“润”的修饰作用。
    • 笔削: 古语,指修改文章(“笔”指记载,“削”指删改)。
  5.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删润”的解释为“删改和润色”。这是最权威、最简洁的定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 对“删润”的解释更为详细:“删改润饰。指修改文章。” 并引用了清代文献《冷眼观》中的例句:“我所以把此稿子送给你看,就是要求你替我删润删润的。”(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 《辞源》(第三版): 虽未直接收录“删润”词条,但对“删”和“润”的释义清晰,其合成义符合上述解释。(来源: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编.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6. 示例:

    • “这篇文章初稿已毕,尚需仔细删润。”
    • “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了认真的删润,使其质量大为提高。”
    •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文章总是反复删润,字斟句酌。”

“删润”是一个重要的汉语词汇,专指对文字作品进行删改和润色的综合修改过程,其目的在于使文章更加精炼、准确、流畅、优美。它广泛应用于写作、编辑、文书处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领域,是提升文字表达质量的关键环节。

网络扩展解释

“删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ān rùn,其核心含义为删改润色,指对文字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准确或更具文采。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删改与润色结合
    指在修改文章时,既删除冗余或不当内容,又对保留部分进行语言修饰,使整体表达更精炼流畅。

  2.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用于描述史书编纂时对原始材料的调整,如“今略删润,令不牴牾”(避免矛盾)。


二、典型用例

  1. 史书编纂
    如班固《汉书》对司马迁《史记》的修订,既有删减又有润色,部分内容被认为“胜之”,但也有“反不及者”(金代王若虚评语)。

  2. 公文与文学创作
    清代章学诚在《跋湖北通志检存稿》中提到,对文稿需“大费点化删润”,强调修改的重要性。近代小说《文明小史》中也有“拟稿后请人删润”的情节。


三、应用场景


四、总结

“删润”强调修改的双重性:既需删繁就简,又需润饰提升。其应用贯穿于历史文献、文学创作及日常写作,是汉语中体现文字加工过程的经典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种悲喜剧辨颠帖熛炭勃壤长冠臭名昭着出挑储须搭界吊唁吊运斗瓶对家二房东风疟粪丸副歌负扆供贡钩止归休厚恩滑车画黼懽喜回飇灰瓶虎爪板精英金雘寖息刻勒领握缕细蚂蚁马纼昧道褭褭婷婷炮座胼胝蒲姑栖荡蹊磴三毛扫迳瑟汩傻大个儿赡遗时任筮问书卷气私自酸伤塌落探马赤涛声枉尺直寻咸五登三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