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赏刑的意思、赏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赏刑的解释

(1).犹赏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 宋 魏了翁 《封事奏体八卦往来之用玩上下交济之理以尽下情》:“目前事变虽若粗定,而祸根乱孽,元未翦除,号令赏刑,元未畅达。”

(2).敬词。古代小民称官长施加于自己的刑罚。《三侠五义》第八三回:“ 马朝贤 道:‘犯人实无此事,大人如若赏刑,或夹或打,任凭刑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赏刑"是汉语中表示奖惩制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赏"指对功绩的嘉奖,包含赐予官爵、财物等激励手段;"刑"指对罪过的惩戒,包含肉刑、流放等处罚措施。二者构成古代社会治理中"劝善惩恶"的核心制度体系,源出《尚书·大禹谟》"赏延于世,刑故无小"的治国理念。

二、词源分析 《说文解字注》揭示其构字本源:"赏"从贝尚声,本义为赐财劝功;"刑"从刀丼声,本义为以刀具规范行为。二字在周代金文中已出现连用,如西周青铜器铭文载有"明赏敕刑"的治理记录,体现早期国家管理制度。

三、古代制度应用 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将赏刑制度法典化,开创成文法先河。《韩非子·二柄》更将赏刑提升为"治国之利器",强调"赏厚而信,刑重而必"的法治原则,这一理论体系成为秦代二十等爵制与《秦律》的立法基础。

四、权威引证 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赏以劝善,刑以止恶,犹阴阳之相济也",揭示其哲学内涵。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赏刑之施,必依律令",突出其法制属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双项治理内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列为历史制度术语,主要应用于古代政治制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赏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含义:赏罚结合

指奖赏与刑罚的统称,强调治理中需奖惩分明。这一用法在先秦典籍中常见,例如:

二、特殊语境:敬词用法

在古代民众对官长的对话中,“赏刑”作为敬词,指代上级施加的刑罚。例如《三侠五义》第八三回中,犯人马朝贤称:“大人如若赏刑,或夹或打,任凭刑来”,此处“赏刑”带有对官长权威的尊重。

补充说明

  1. 历史演变:早期侧重赏罚平衡(如《后汉书》提到“赏刑得中”),后法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治国理论。
  2. 现代启示:虽为古语,但其“赏罚分明”的理念仍适用于现代管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例,可参考《左传》《商君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如太山爊煎饱覧辨舌不雅尘宵重阳餻稠穣阏逢锋毫峰林风容冯珧分袂浮航关谷瓜田之嫌珪瑁汉籍横拖倒扯横征暴敛褐色鸿芬黄縢挥目会且夹持降温胶目焦芽既以恐谀宽言苦迭打连绵书理科六钟马券猛醒命彩能写会算鸟喙盘阪攀今掉古譬释遣将七宝花旗尉软甲势局疏节司聪司卫送闺女套鞋天清气朗頽氓完结文凭欣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