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瑁的意思、珪瑁的详细解释
珪瑁的解释
喻有用之才。 唐 韩愈 《荐士》诗:“幸当择珉玉,寧有弃珪瑁?” 宋 王令 《答束徽之索诗》诗:“珉砆不施功,径欲制珪瑁。幸此不我陋,教诲日陈告。”
词语分解
- 珪的解释 珪 ī 同“圭”①。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 瑁的解释 瑁 à 〔玳瑁〕见“ 古代帝王所执的玉器,用以覆诸侯的圭。玳”。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珪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本义及引申义角度进行解析:
一、字形与核心含义
- 珪 (guī):本义指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手持的玉制礼器,上尖下方,象征身份与权力。该字是“圭”的异体写法,两者通用。《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珪”同“圭”,指瑞玉。
- 瑁 (mào):特指一种海龟(即玳瑁)的背甲。这种甲壳质地坚韧,色泽温润,带有独特的斑纹,自古被视为珍宝。《说文解字》释“瑁”为“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引申指用玉或玳瑁甲制作的器物。
二、词义解析
“珪瑁”作为合成词,主要有两层含义:
- 指代“玳瑁”本身: 这是“珪瑁”最常用的含义,等同于现代所说的“玳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海龟。其背甲是制作高档工艺品、装饰品的珍贵材料。
- 指代玳瑁的甲壳或以其制作的器物: 引申指玳瑁龟的甲壳,或由这种甲壳加工而成的饰品、用具(如发簪、梳子、眼镜框、首饰盒等),因其纹理美丽、光泽独特而备受珍视。
三、关联与辨析
- “珪瑁”与“玳瑁”: “珪瑁”是“玳瑁”的古称或异写形式。在现代汉语中,“玳瑁”是更为通用的标准写法,指代这种海龟或其甲壳、制品。“珪瑁”则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
- 文化象征: 玳瑁甲制品因其稀有、美观,在古代常被视为奢华与地位的象征。同时,玳瑁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带有长寿、吉祥的寓意。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珪”字释义明确标注“同‘圭’”,指瑞玉;对“瑁”字释义包含“玳瑁”及天子所执玉器。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详细解释了“瑁”的古义(天子所执玉器)和今义(玳瑁),并指出“珪”同“圭”。该书是研究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辞书。
- 《说文解字》(许慎 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对“瑁”的本义解释(天子执玉以冒诸侯之圭)具有奠基性意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虽主要收录现代通用词汇,但“玳瑁”词条清晰定义了其作为海龟及其甲壳的含义,印证了“珪瑁”所指代的生物实体。
网络扩展解释
“珪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mào(或部分文献注音为jué mào),其核心含义为“比喻有用之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本义:
“珪”是古代玉制礼器,象征身份与德行;“瑁”为天子所执的玉器,两者皆为珍贵之物。
- 引申义:
合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可堪大用的贤能之士,强调其珍贵性与重要性。
2.文献例证
- 唐代韩愈《荐士》:
“幸当择珉玉,寧有弃珪瑁?”
意为:选拔人才时,怎会舍弃“珪瑁”(贤才)而选择“珉玉”(普通石玉)?
- 宋代王令《答束徽之索诗》:
“珉砆不施功,径欲制珪瑁。”
以“珉砆”(粗劣玉石)对比“珪瑁”,凸显对人才的珍视。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古典诗文或正式语境,表达对人才的赞美或对选拔贤能的呼吁。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栋梁、英才、俊杰
- 反义词:庸才、朽木(如“珉砆”)
该词通过玉器的珍贵性隐喻人才价值,常见于唐宋诗文,需结合古典文献理解其深意。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愈集》或宋代文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艾衣安人牓表办理包公赔情儤贺爆满秕秽不已逞异夸能伧语褫魄摧藏答碴贷息妲末电抹钉春盛愕怪二寳讽令盖娅乖应豪彦狠獗獗龁疣葭管裌裙瘕痛麇裹骏声局外靠托课单利浄历试楼敌旅讬面面相睹捻子批购切念祁剧清清早区划肉症三高山钟圣谛声泪俱下霜居私心茼蒿通健同龄王荆公体吾属小辟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