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文治。 晉 戴邈 《上表請立學校》:“夫治世尚文,遭亂尚武。文武遞用,長久之道。”
(2).通行以書面文字來表達意思。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逮 漢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劄。”
“尚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結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崇尚文治
指在社會治理中重視文化教育和禮樂制度,與“尚武”相對。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晉代戴邈的《上表請立學校》,文中提到:“夫治世尚文,遭亂尚武。文武遞用,長久之道。”說明在太平時期推崇文治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
以書面文字為表達方式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言語》中指出,漢魏以後社會普遍通過書面文字(如章表、筆劄)傳達思想,而非口頭辯論。例如:“運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可替否,總歸于筆劄。”
“尚文”也是當代作家王尚文的筆名,其作品以西北鄉村為背景,注重社會反思。但此為人名用法,與詞語本義無關。
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漢典》《史通》等古籍及現代詞典釋義。
《尚文》一詞即“尊敬文化”的意思,強調對文化及其傳統的尊重和重視。
《尚文》的部首為尚,總筆畫為8畫。
《尚文》一詞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了中國古代對文化的推崇和追求。
《尚文》的繁體字為“尚文”。
在古代,漢字《尚文》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為尚文。
1. 他一直尊敬并尚文先人的智慧和思想。
2. 學校的校訓鼓勵學生尚文傳統美德。
尚書、文化、尚德、文明、尊重
尊敬、崇尚、推崇、重視
不重視、蔑視、輕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