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文治。 晉 戴邈 《上表請立學校》:“夫治世尚文,遭亂尚武。文武遞用,長久之道。”
(2).通行以書面文字來表達意思。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逮 漢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劄。”
“尚文”的漢語詞典釋義
“尚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尚”與“文”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推崇文化、重視文教、倡導禮儀與學術的風氣或傾向。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尚(shàng)
文(wén)
合成詞“尚文”即表達“以文教為尊”的社會導向,與“尚武”形成對立概念。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尚文:崇尚文化學術和禮儀制度(與“尚武”相對)。
例:宋代社會風氣尚文,科舉制度興盛。
《漢語大詞典》
尚文:
(1)崇尚文治。如《史記·郦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司馬貞索隱:“尚,上也,言以文德為上。”
(2)注重形式與禮節。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後世尚文,辭章之學興。”
《辭源》(修訂本)
指社會或統治者重視文化教育、禮樂制度,如《管子·牧民》“倉廪實而知禮節”即隱含尚文思想。
描述國家政策(如“科教興國”)、企業精神(如“以文化凝聚團隊”),或批判“過度尚文導緻務實不足”。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ISBN:978-7-100-12450-8(紙質版權威來源,無直接鍊接)。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線上檢索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數據庫(需訂閱)。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中華書局影印本,ISBN:978-7-101-00329-8。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11425-7。
“尚文”深刻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禮樂教化、學術傳承的重視,其釋義需結合曆史流變與社會語境理解。
“尚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結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崇尚文治
指在社會治理中重視文化教育和禮樂制度,與“尚武”相對。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晉代戴邈的《上表請立學校》,文中提到:“夫治世尚文,遭亂尚武。文武遞用,長久之道。”說明在太平時期推崇文治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
以書面文字為表達方式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言語》中指出,漢魏以後社會普遍通過書面文字(如章表、筆劄)傳達思想,而非口頭辯論。例如:“運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可替否,總歸于筆劄。”
“尚文”也是當代作家王尚文的筆名,其作品以西北鄉村為背景,注重社會反思。但此為人名用法,與詞語本義無關。
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漢典》《史通》等古籍及現代詞典釋義。
拜箋被中香爐才分財經晨纓出境春肥蕩揚打鐵趁熱砥鈍鬥文惡化法車宮車晚出垢弊悍士合同工穢渎狐棃姜餅茳芏監門寄匿金椎鲙刀窺竊堀閲勞動局馬口錢毛啬梅花驿木竹子内燃機凝玩前媲啟白瑞颠深長聖母神皇拾零失實時食市易孰論天市天陷涕淚交下通識團齡推避屠市亡阙晩寒瓦努阿圖婉冶五鬥米詳刑寺纖約小人得志脅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