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商确的意思、商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商确的解释

商讨;斟酌。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序》:“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餘,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慾,商确不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或属笔於人,有未然,则当通情商确。”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四章:“然事不厌其详,姑以生平可疑者商确焉。”参见“ 商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商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商榷”相同,主要表示商讨、讨论、斟酌以求得明确或妥当的意思。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商讨、讨论: 指与他人交换意见,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例如:“此事需经专家商确后方可定案。”
    • 斟酌、考量: 指对事情、方案、文字等进行仔细的推敲、衡量,以求其准确、恰当或完善。例如:“文稿中的措辞尚需商确。”
  2. 词义辨析与用法特点:

    • 与“商榷”的关系: “商确”与“商榷”意义基本相同,都表示商讨、斟酌。在现代汉语中,“商榷”是更为常用和标准的书面语形式。“商确”则相对少见,有时会被视为“商榷”的异写或古旧用法,但在特定语境或仿古表达中仍可见到。
    • 强调“确”字: “确”字含有“真实、准确、坚固、明确”之意。因此,“商确”一词在表示“商讨”的同时,更侧重于通过讨论来明确是非、求得定论、使之准确无误或妥当可靠。它隐含了追求结果确定性或方案完善性的目的。
  3. 词源与构成:

    • “商”的本义有计量、估量、商议、讨论等含义(《说文解字》:商,从外知内也)。
    • “确”的本义指土地坚硬、瘠薄,引申为真实、坚固、坚定、明确等含义(《说文解字》:确,磬也。段玉裁注:确即今之埆字,谓多石瘠薄)。
    • 两字结合,“商确”即通过商议、讨论来使事物变得明确、确定、妥当或坚实可靠。
  4. 现代应用: 虽然“商榷”是首选词,但在一些需要体现正式、严谨或略带古雅色彩的书面语中,尤其是在学术讨论、公文写作或法律文书中,有时仍会使用“商确”来表达对某一问题、观点或方案进行深入、审慎的讨论和确认。其使用强调过程(商讨)与目标(明确/确定)的结合。

权威参考来源:

“商确”意指通过商讨、讨论和仔细斟酌,以求使问题、意见或方案明确、准确、妥当或得以确定。它与“商榷”意义相同,但后者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常用。“商确”的使用体现了对讨论结果之明确性和可靠性的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商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āng què,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商讨达成共识并确定结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构成解析

    • 商:指商议、讨论,如“协商”“商业”。
    • 确:指确定、明确,如“确立”“真实”。
      合起来表示通过讨论明确结论,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或专业语境,如合同条款、工程规范等需多方协商的场景。例如:

    “分包商确认所有材料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甲方与乙方协商确定缴存基数和比例”。


二、历史渊源

  1. 文献记载

    • 最早见于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总序》:“随其嗜欲,商确不同”。
    • 宋代周煇《清波杂志》中也有“通情商确”的用法。
  2. 词源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其可能源自《左传》中晋国使者商讨事务的典故,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来源。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区别 示例
商榷 更常见,侧重讨论过程 “此观点有待商榷”
商确 强调通过讨论达成明确结论 “协商确定细节”
斟酌 侧重反复考量,不特指多人协商 “斟酌字句”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沪江词典)和(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壤吧嚓背叛超群拔萃忡弱冲销踌躇满志从祖祖父母攒眉苦脸翠裘砥砺东郭之迹发外挂名贯综谷蟊国副雇倩寒鸣亨鱻魂构獍难棘土窥逼窂浪老实疙瘩礼任漏名路碑帽准梅兰芳氓伍明资匠廿四堆讴思辔首篇翰剽尘披毛求瑕轻取亲邻秦舞阳缛绣扫境善非上宪善静师徒疏质俗歌同俦萎靡不振尾水香帛想望风采衔协骁猾消极邪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