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用。《汉书·赵充国传》:“臣 充国 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唯明詔博详公卿议臣採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寧得以人废言而不採择乎?” 宋 苏轼 《试馆职策题》之一:“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著於篇,以备採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余故详为辨论,以俟艺林之採择。”
选取;采用。 汉 陆贾 《新语·思务》:“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于前志,非敢左右其説,惟公之采择。”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阍人寺人》:“ 后主 欲采择以充后宫,而终执不听。”
“采择”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采择”指选择、选用或采纳,强调从多个选项中挑选合适的内容。该词由两个动词“采”(采集、选取)和“择”(挑选、抉择)组成,叠加使用强化了“选择”的语义。
字义分解
语义延伸
古代多用于政治或决策场景,指君主或官员听取建议并选择采纳。例如《三国志》中孙权提到“不因身份高低而拒绝采择良言”。
历史典籍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学术或管理领域,例如“采择方案”“采择数据”。
总结来看,“采择”兼具动作与结果的双重含义,既指选择行为,也指最终采纳的决策,常见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史书原文。
白话戏本世纪比譬薄荷陈宝箴重茧杜废对着和尚骂贼秃多攒饭米斐兰缚虎稾茇槁荐孤寡鳏独轨革古迹锢职鸿鑪洪辟厚俸江沙简宪胶瑟姣娃集解绝种开旷空虚寇贾捩眼沦灭卖交闷躁命诸侯抿笑墨卷鸟吏鳖官排顿迁墓驱羊人才出众生利深微师仰四环路眺听瞳蒙瞳神荼荠外虞微意违志翔华显器笑粲匣子炮斜视眼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