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赶羊,驱赶羊群。《战国策·中山策》:“﹝ 张登 ﹞见 婴子 曰:‘臣闻君欲废 中山 之王,将与 赵 魏 伐之,过矣。以 中山 之小,而三国伐之, 中山 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 中山 恐,必为 赵 魏 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 赵 魏 驱羊也。’” 高诱 注:“是君为 赵 魏 驱羣羊而使得食之。”
(2).引申为牧羊。 唐 聂夷中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3).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 风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鸿 以治民” 唐 张守节 正义:“《帝王世纪》云: 黄帝 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 风 名 后 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羣,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 风后 於海隅,登以为相。得 力牧 於大泽,进以为将。”《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乖为政之礼,徒有驱羊之费。”
(4).比喻容易。 唐 温庭筠 《醉歌》:“阿耋光颜不识字,指挥豪儁如驱羊。” 宋 黄庭坚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诗:“南山雾豹出文章,去取公卿易驱羊。”
“驱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含义
比喻与引申义
注意区分近义词
需与“赶羊”区别,后者多含贬义,指敷衍塞责(如“赶羊式工作态度”),而“驱羊”更侧重中性或积极的引导行为。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历史典故及现代成语释义,可通过查看相关文献来源。
《驱羊》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把羊驱赶。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把羊群赶到特定的地方,例如山区顶部的牧场。
《驱羊》由两个部首组成:马和羊。其中,马是“马”的意思,而羊是“羊”的意思。
《驱羊》共有8个笔画,其中“马”部分占了4个笔画,而“羊”部分占了4个笔画。
《驱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著名的文字学著作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时期,人们需要驱赶和管理羊群。
《驱羊》的繁体字是「驅羊」。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驱羊》在古时候的写法是「驅羊」。
他每天早晨都要驱羊到山上吃草。
驱赶、驱使、牧羊、驱逐。
驱赶、赶羊、放牧。
收养、抚养、保护、畜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