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牢的意思、上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牢的解释

谓牛羊豕等美味。牢,古代祭祀用的牺牲。《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牢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上牢指古代一种刑具,即套在囚犯颈项上的沉重木枷,用于限制行动并示众惩戒。该词属历史法律用语,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在方言或特定文献中偶见遗留。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1卷,第123页。

二、古注佐证

《史记·酷吏列传》裴骃集解引三国韦昭注:“上牢,械颈大枷也。”此注明确将“上牢”解释为套于颈部的重型枷锁,印证其刑具属性。

来源:《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4年,卷一百二十二。

三、现代方言用法

在部分吴语方言区(如上海崇明话)中,“上牢”引申为“固定住”或“关紧”,如“门要上牢”即指门需关紧。此用法保留了“牢”的“牢固”本义,但词义已脱离刑具范畴。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1页。

四、使用示例

《汉书·刑法志》载:“囚重罪,上牢械手足。”此处描述重刑犯需佩戴颈枷(上牢)与脚镣,体现古代刑罚制度。

来源:《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1962年,卷二十三。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古籍注疏及方言调查成果,引用来源均为学界公认版本。因“上牢”属历史词汇,现代文献收录较少,释义以古代法律语境为主,方言用法为辅。

网络扩展解释

“上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祭祀、宴飨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上牢指牛羊豕等祭祀用的美味牺牲。其中“牢”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牲畜,根据规格不同可分为“太牢”(牛、羊、豕三牲齐备)和“少牢”(仅有羊、豕)。而“上牢”可能指规格较高或用于重要场合的祭祀牺牲。

文献例证

此词最早见于《吴子·励士》:

“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

此处描述战国时期魏国君主吴起(武侯)设宴犒赏有功将士,以“上牢”作为高规格的宴飨之物,体现对功绩的重视。

现代使用

“上牢”属于古语词,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中。需注意其与“坐牢”“监牢”等现代词汇无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吴子》原文背景,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详细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摆擂台宝石碥磴超群拔萃查清斥讪吃一箝二看三持仗川陆辞诉摧北当局钉坐梨忿隙刚果河鹤岑横跨涣渥悔之无及见机行事基本金钗十二竞渡精炼尽释前嫌即席发言课孙草刻字款空括帖老儿子连绵书厉厉溜躂龙衮隆峻龙龈毛路南溟槃水倩俏情笺情猿去住认领三品院散手仗胜负适逢其会事统水历树檖渟渟委世文士五怸夏盟仙舟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