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膳部的意思、膳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膳部的解释

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 晋 有左右士曹, 北齐 改左士为膳部郎。 唐 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 明 改膳部为精膳司。 清 末始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膳部》:“即 周 官膳夫也, 晋 有左右士曹, 北齐 曰膳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膳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始置于隋代,为中央机构“六部”中礼部下属的四司之一,主要负责宫廷及国家祭祀宴飨的膳食供应与管理。其核心职能包括:

  1. 膳食供应

    掌管祭祀、朝会、宴飨等重大礼仪活动的食材筹备与饮食调配,涉及肉类、酒醴、粮米等物资的供应标准与分配流程。唐代《唐六典》明确记载膳部“掌邦之牲豆、酒膳,辨其品数”,强调其对祭祀宴饮规格的严格规范。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制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食官管理

    统辖宫廷膳食相关官吏,如掌膳、食医等职位,监督御膳制作流程及饮食安全。隋代设膳部侍郎,唐代改称郎中,下设员外郎等职,形成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来源:《通典·职官典》,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礼仪规制

    依据礼法制定不同场合的饮食等级制度,如祭祀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宴请藩使的菜品数量等,体现“礼食合一”的传统政治文化。北宋《事物纪原》称其职能“总掌食饮,以奉至尊”。来源:《中国古代官制史》,东方出版中心。

历史沿革:

词源考据:

“膳”本义为备置食物,《说文解字》释“具食也”;“部”指官署机构。二字合称凸显其专职化属性,区别于一般膳食机构(如光禄寺掌祭祀,太官署掌御膳)。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膳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主要职责与祭祀、宫廷饮食及物资管理相关,其历史沿革如下:

一、核心职责

  1. 祭祀管理:掌管祭器、牲豆(祭祀用牲畜和礼器)、酒膳等祭祀物资。
  2. 宫廷饮食:负责皇室膳食供应及宴会筹备。
  3. 藏冰事务:管理冰窖,为宫廷提供夏季用冰(古代重要物资)。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周代设“膳夫”“凌人”官职,分掌饮食与藏冰,为膳部雏形。
  2. 晋至北齐:晋代设左右士曹,北齐改称“膳部郎”。
  3. 唐代定型:隶属礼部,设郎中、员外郎等职,职能规范化。
  4. 明清变革:明代更名为“精膳司”,清末随旧制废除。

补充说明
膳部职能反映了古代“礼食合一”的传统,将饮食管理与祭祀、礼仪紧密结合。其藏冰职责亦体现古代对食物保鲜和季节物资调控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败好贬值裱糊並用搏风晨礼螭蟠虬结驰意叱吒冲天鹤醇香村庵登盘地梨防身刀瀪漩法香風生風雲氣佛光袴富春江垢污国庆捍屏蕙损兰摧活擦擦角枕家禽家书抵万金极晨界乘姬姜敬奉己溺己饥谨退旧居舅兄看门刊心刻骨考伐兰盆羸服两性廉劲立定脚跟冥思内法破觚破甑不顾葺屋哨官顺延田连仟伯推类顽騃威讋五鼎食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