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莎鸡的意思、莎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莎鸡的解释

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冽冽寒螿啼。” 唐 李贺 《房中思》诗:“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清 吴烺 《雨中花》词:“任屋角莎鸡促织,吟遍朝昏。” ********* 《死水·我要回来》:“我回来了,乘流萤打灯笼照着你,乘你的耳边啼着莎鸡,乘你睡着了含一口沙泥,我回来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莎鸡是汉语中对一类昆虫的古称,特指直翅目螽斯科的鸣虫,现代多称为“纺织娘”。其释义与文献依据如下:

一、核心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载:

莎鸡(shā jī):昆虫名。即纺织娘。体长形,绿色或褐色。雄虫前翅有发声器,鸣声如“轧织”。夏秋夜间鸣叫。

二、名称溯源

“莎鸡”之名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汉代毛亨传注:“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尔雅·释虫》称其为“蟋蟀”,但宋代邢昺疏考订:“此即今所谓莎鸡……非蟋蟀也。”说明古人已明确其与蟋蟀的物种差异。

三、生态特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详述:

“莎鸡居莎草间,似蚱蜢而大,翅有黑纹。夏月出,夜鸣声如纺线。”

其描述与现代昆虫学中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昼伏夜出、前翅具脉纹的特征一致。

四、文学意象

因鸣声似织机,莎鸡在古诗文中常象征农事时序。如陆游《秋怀》诗:“壁间莎径绿,窗下莎鸡鸣。”借其鸣叫暗示秋日将至,体现物候与生活的关联性。

附:现代对应名称

据《中国昆虫志》(科学出版社,2004)分类,莎鸡对应今纺织娘科昆虫,主要分布于东亚温带地区,属植食性鸣虫。

网络扩展解释

“莎鸡”是汉语中一个古雅的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莎鸡(shā jī)指一种昆虫,学名为螽斯,属于直翅目螽斯科。古代文献中又称“络纬”,俗称纺织娘或络丝娘。

二、形态与习性

  1. 外形特征:体长约6厘米,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触角呈鞭状,后肢发达,雌虫尾部有剑状产卵器。
  2. 发声特点:雄虫通过摩擦右前翅的透明发声器鸣叫,声音类似纺织机声,故得名“纺织娘”。
  3. 活动规律:昼伏夜出,常栖息于草丛中,以植物为食。

三、文学记载

莎鸡在古典文学中常被提及,例如:

四、注意区分

需与“沙鸡”区分:后者指一种北方草原鸟类,与莎鸡(昆虫)无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诗经》或《古今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涂抱腰贝夹边缝邴车炳发冰媒不争气钞集冲雅篡伪寸管碓舂负诮付之一笑该辩耕艺根深叶茂葛纱弓韔錧辖归奇顾怪故然花岗石虎螭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践踩积案盈箱揭箧担囊进请军用客位刳胎杀夭雷骨冷凝恋恋不舍零出律宗麦蛾麦纸茅店昧犯闹茸茸牛油拍摄迫不及待穷奢极侈辱害三巴啬黍深入膏肓私奔四三头巾气文房四艺鲜颢先河限资销荡邪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