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婚俗,新婚夫妇交拜毕,并坐床沿,妇女散掷金钱彩果,谓之撒帐。《土风录》卷二引《汉武帝内传》:“ 武帝 与 李夫人 共坐帐中,宫人遥撒五色同心果,帝及夫人以衣裾受之,云得多,得子多也。”《太平广记》卷三三七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韦璜》:“府君家撒帐钱甚大,四十鬼不能举一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綵菓散掷,谓之‘撒帐’。” 明 孙柚 《琴心记·青囊阻嫁》:“你这般莽撞喫不成撒帐果,只怕你恶姻缘到头来缠得苦。”《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到晚,一乘轿子、四对灯笼火把,娶进门来,进房撒帐,説四言八句,拜花烛,吃交杯盏。”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仪式,指新人进入洞房后,向婚床及周围抛撒钱币、花果、五谷等物品的习俗,寓意驱邪避祟、祈求多子多福与富贵吉祥。
核心含义
“撒帐”字面指“撒向帐幔”,特指将象征吉庆的物品撒向新婚床帐。其行为主体多为婚礼司仪、福寿妇人或新人亲属,撒掷物品包含铜钱、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取谐音“早生贵子”“连生贵子”之意。
仪式功能
该习俗承载三重文化内涵:
起源争议
学界存在两说:
宋代定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详述北宋撒帐流程:新人坐床后,“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并伴有特定祝词。此制式延续至明清,成为汉族婚仪标配。
物品差异
仪式载体
部分地区将撒帐与“撒帐文”结合,如福建闽南的“念四句”婚歌,内容即兴创作吉祥话(《闽南婚俗研究》)。
撒帐物品构成隐喻系统:
参考资料
刘魁立.《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 中华书局点校本.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高承.《事物纪原》引《戊辰杂钞》. 商务印书馆, 1937.
段成式.《西阳杂俎》.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地方民俗志汇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4.
陈耕.《闽南婚俗文化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8.
居阅时.《中国象征文化图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撒帐”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发音:sā zhàng
起源与仪式:
象征意义:
发音:sā zhàng
含义:
嗄哑抱屈衔冤褊性标准时宾仆璧雍波棱盖驳子不归事不辱使命采摘草鸡肠荒腹热酲烦词指大得人心代笔得胜褂雕殒踶蹶发酵酒访谋肥劲感今惟昔光丽寡怨诡诈鸿祯黄风户伯回忌见利思义交事棘环精恳今朝有酒今朝醉级任开饥荒老丫冷杯掳掇冥兆魔氛弃礼清福穷虎入宿三岑扇风声阻沈声涉水靴石镫爽豁寺壁四无量心挑浚晚点窝娼呜呜啕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