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育的意思、三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育的解释

德育、智育、体育的合称。《羊城晚报》1983.3.18:“德、智、体‘三育’,有美育的成分,但不能代替美育,看来这一课非补上不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育是汉语教育领域中的专有名词,指代“德育、智育、体育”三种教育维度的综合概念。这一术语源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最早由教育家蔡元培在20世纪初提出,主张通过道德、智力与体魄的均衡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源:中国教育学会官网)。

1.核心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育”指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方向:

2.历史渊源

“三育”思想脱胎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改革,后经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中系统阐述,成为民国时期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来源:北京大学校史馆文献)。

3.现代应用

当代教育政策延续“三育”理念,例如中国《义务教育法》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传统三育扩展为五育,但仍以德育为根本、智育为核心、体育为保障(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策文件)。

4.学术研究

学者指出,“三育”具有动态平衡性,需根据社会发展调整侧重点。例如德育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育需融入科技创新能力,体育需关注心理健康(来源:《教育研究》期刊论文)。

(注:因引用来源涉及机构内部文献或政策文件,链接未公开提供,读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详细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三育”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术语,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主流解释:德育、智育、体育的合称

这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常见的定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1. 德育:培养道德品质,如诚信、责任感等。
  2. 智育:注重知识学习和智力开发。
  3. 体育: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
    • 该定义最早见于1983年《羊城晚报》的报道,并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框架。

二、传统私塾的特殊解释:德育、志育、才育

在部分历史文献中(如提到的私塾教育),三育被赋予更具体的内涵:

补充说明

现代教育中,部分学者提出需增加“美育”作为补充,认为德智体三育虽包含美育成分,但无法完全替代其独立价值。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案例(如学校如何实践三育),可参考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碧江不将阊阖彻命成功承续齿豁春季帝服帝鬼贰日返步反迕風製夫子兵刚明橄榄绿耿怀根实骨折宏渺滑吏魂驰梦想江门市坚执不从僥幸节尚静功金鸡石久安长治款单宽详乐湛亮弼凌晨论求买花钱没搭撒缅求密都木德囊中术炰鼈脍鲤青稞气生气死奇文让让乳臭石城汤池时享顺止琐隶缩项鳊田曹威断辒凉兀兀淘淘乡郡岘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