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画阑 ”。有画饰的栏杆。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叹画阑玉砌都换,纔始有缘重见。” 元 周权 《莫春》诗:“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欹。”《红楼梦》第四八回:“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画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uà lá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用绘画、雕刻等工艺装饰的栏杆或屏风,形容装饰精美、华丽。该词也常写作“画阑”。
词源与演变
源自唐代诗词,如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画栏开处横塘路,波上惊鸿一瞥多”,通过描绘栏杆上的画饰表现景致之美。
后代文人如李贺、周邦彦、《红楼梦》等作品中均有使用,例如:
文化意象
古代建筑中,“画栏”不仅是实用构件,更承载艺术价值,常出现在园林、宫殿等场景,象征雅致与富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背景,可参考古典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画栏》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画笔绘制的篱笆围栏。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画(huà)和栏(lán)。
拆分部首:
画(huà):片手;笔画:6画
栏(lán):木;笔画:7画
《画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诗经·秦风·衡门之诗》:“同我结绳,同我画栏。”表示人们共同织结绳索,共同建造篱笆围栏。
繁体字形如:畫欄。
古时的汉字写法比较繁复,但《画栏》的古代写法可以简化为“畫欄”,在字的结构上稍有不同。
1. 我用画笔绘制了一座画栏,将花园围住了。
2. 祖父修葺了院子,新建了一道美丽的画栏。
组词示例:画板、栏杆、画家、栏杆、画室。
近义词示例:围栏、篱笆、栅栏。
反义词示例:开放、无界限。
白首无成边村槟榔补鳌插架万轴昌鼠冲冲蠢胖出山泉水出神捣毁敦龎椟食烦襟番纸分背風笛风娲阜通共産主义归里晷漏鼓鳃皇时护疵灰殒教禁蛟龙失云雨孑遗苦志乐而忘死陵云礼治龙闉率躁慢慆末路穷途南亭亭长破析秦庭之哭求匄犬羊鹊知风牲牵神容蛇入竹筒﹐曲性犹在式瞻霜练摅情死译宿容桃符板淘神讨治徒托空言顽狠慰抚五侯鲭无窖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