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祷辞的意思、祷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祷辞的解释

祷文。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传书言 汤 遭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自责以六过,天乃雨。或言五年。祷辞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祷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ǎo cí,指用于祈祷或祭祀时表达愿望、恳求或感恩的特定文辞。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祷辞是宗教或祭祀活动中向神灵、祖先等表达诉求的正式言辞,包含祈求、感恩、忏悔等内容。例如,商汤在旱灾时向天祷告的“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论衡·感虚》),即经典祷辞。

  2. 功能与形式
    祷辞可以是口头诵读的短句,也可以是书面化的固定文本。现代用法中,如台湾都兰部落长老在仪式中颂念祷辞,祈求丰收()。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古代文献中的记载
    汉代王充《论衡·感虚》记录了商汤因七年大旱,以自身为祭品向桑林之神祷告的典故,其祷辞强调“万夫有罪,在余一人”,体现古代“代民受过”的仁政思想()。

  2. 宗教与民俗应用
    在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中,祷辞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酥油灯前的诵经、祭祀时的祈福文等()。


三、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1. 与“祷词”的异同
    “祷辞”与“祷词”常被混用,但“祷词”更偏向口语化、个人化的祈祷语句,而“祷辞”多指规范化的正式文辞(、)。

  2. 其他相关词汇

    • 祝文:用于庆典或祭祀的吉祥文辞。
    • 祭文:追思逝者或祭祀祖先的专用文体。

四、现代延伸意义

当代语境中,祷辞可象征对某种信念或愿望的强烈表达。例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借小说人物之口说:“任何祷辞都不外是这样的意思:‘请使二乘二不等于四吧’”,暗喻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祈求()。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祷辞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祈祷的言辞或祷文。下面将为您提供关于祷辞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讠(讠作旁),辞(辛字旁) - 笔画:共有11画 来源: 祷辞一词由“祷”和“辞”两个字组成。其中,“祷”是表示祈求、祈祷的意思,“辞”是指言辞、文辞的意思。 繁体字: 祷辞的繁体字形为「禱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祷辞在古代常使用「祝詞」作为写法,其中「詞」是指辞章、言辞的意思。 例句: 1.他每天都要诵读一段祷辞。 2.在祷辞中,她表达了对家人健康幸福的祈愿。 3.祷辞教导我们如何向神明表达谢意和祈祷。 组词: 与祷辞相关的词汇有:祈祷、祷告、祷文、祷席、祷告者等。 近义词: 与祷辞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祷语、祷词、祷文等。 反义词: 对立意义的词语有:诅咒、诋毁、责骂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符合您的要求。如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