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绦褐的意思、绦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绦褐的解释

犹布衣。借指平民。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向朝堂衮绣,万羊非泰,湖山絛褐,两鹤相随。”

縚褐:犹布衣。借指平民。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虽然縚褐容相见,东望严扉敢杖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绦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āo hè,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绦褐”原指用丝带(绦)和粗布(褐)制成的衣物,后引申为平民的代称,象征朴素、低微的社会身份。例如宋代刘克庄在《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中写道:“湖山绦褐,两鹤相随”,以“绦褐”暗指隐士或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出处与例句

  1. 文献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诗词,如刘克庄的词作,以及叶梦得《石林燕语》中“縚褐容相见”的表述,均借“绦褐”指代平民。
  2. 用法示例:
    • “向朝堂衮绣,万羊非泰;湖山绦褐,两鹤相随。”(刘克庄)
    • “虽然縚褐容相见,东望严扉敢杖藜。”(叶梦得)

近义词与关联词


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绦褐”可能引申为“主人对待仆人不严肃”,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文献,或为个别语境下的特殊用法,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绦褐”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中,通过衣着特征代指平民阶层,体现社会身份差异。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等宋代作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绦褐的意思

绦褐(tāo hè)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学和历史气息的词语,它可以用来形容古代的衣物和服饰。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绦褐的拆分部首是绦(纟)和褐(衤),绦的笔画数为6,褐的笔画数为10。

来源

绦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绦褐是古代君主或贵族所穿的一种宽大长袍。它是由精细的丝绦制成,颜色通常呈现出柔和的棕色,因而得名为绦褐。

繁体

绦褐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綯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绦褐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特征仍然是由绦和褐两个字形组合而成。

例句

1. 他身穿绦褐,举止庄重,散发着一股古风雅韵。

2. 这幅画中的人物衣着绦褐,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贵族的风采。

组词

组词可以根据“绦褐”这个词的意思来进行联想,例如:

绦带、丝绦、褐色、褐石等。

近义词

绦褐这个词的近义词可以是绸缎、锦绣、华服。

反义词

绦褐的反义词可以是华丽、富丽堂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