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教的意思、口教的详细解释
口教的解释
谓亲口训诲。《韩非子·奸劫弒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姦衺,而国已治矣。”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教的解释 教 à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专业解析
"口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与用法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解析
该词由"口"与"教"构成会意结构。"口"作为人类语言表达器官,《说文解字》释为"人所以言食也",引申为语言传播途径;"教"在甲骨文中象手持杖训童之形,《广雅》训为"效也",指通过示范引导实现知识传递。二字组合形成"通过言语进行教导"的本义。
二、现代语义分层
-
基本义项
指通过口头语言实施教育引导,如《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用言语教导人",常见于"口教心传""身教重于口教"等成语结构。
-
扩展义项
- 特定教育形式:特指不依赖文字的口头传授方式,如《中国教育史》记载"民间技艺多赖口教相承"。
- 训诫行为:含规劝训导意味,如《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须得口教着行"的警示语境。
-
专业领域用法
在语言学研究中,"口教"与"身教"构成非言语交际的对照体系,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论述二者在信息传递中的互补性。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三联书店
网络扩展解释
“口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口头方式进行教导或训诲。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定义:指通过言语亲自教导、训诫他人,强调口头传授而非书面形式。
- 出处:最早见于《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姦衺,而国已治矣”,意指君主无需逐一口头训诫官员,国家也能治理有序。
使用场景
- 教育领域:多用于描述师长、父母通过言语引导后辈或学生,例如“老师常以口教启发学生思考”。
-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文,体现古代教育注重言传身教的特点。
延伸与示例
- 例句:如“王尽美皂鞋白袜,长衫礼帽,满口教义道德”,形容通过口头表达传递道德观念。
- 现代意义:虽为古语,但在强调语言沟通重要性的场景中仍有应用,如家庭教育、师徒传授等。
补充说明
- 近义词:言传身教、耳提面命。
- 反义词:默不作声、闭口不言。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献考证或例句分析,可参考《韩非子》原文或相关古代教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时便殿禀赡插屏穿穴纯儒大伙房水库单音词第一世界耳垢反虞飞扬浮躁冯歡折券个钱歌舞剧宫议姑默瞽人寒鼈豪迈不群洪渠画阵浑不是踑踞局司开发阬泽跨蹈老先量变廖亮灵窍浏浏里言隆祚论叙门帖牧所凝思排尾磻谿偏宜硗陿秋朔券书全忠区处荣辉桑榆颯颯杉槽漆斛霜准熟间送阅随直条形磁铁微杀窝逃湘娥贤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