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路鞉 ”。指较小的一种路鼓。《周礼·春官·大司乐》:“路鼓路鼗。”《宋书·乐志一》:“四面者曰路鼓、路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路鼗阴竹,德歌昭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较之朱絃路鼗故不足,芦簧之鼓尚有餘耳。”
路鼗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属于鼗鼓类器具的专称。其形制为长柄贯穿鼓身,两侧缀有耳槌,摇动时通过槌击鼓面发声,音色清脆短促。《周礼·春官》记载“掌教鼓鼗”,说明其主要用于周代宫廷雅乐演奏,作为节制节奏的礼器。
从构词法分析,“路”字取“陈列、彰显”之义,“鼗”为鼓类统称,合称特指仪式中成列陈设的鼗鼓,常见于祭祀、宴飨等场合。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中注解:“路鼗设于西阶,以其节乐之序”,印证了其在礼乐演奏中的方位与功能。
该乐器在秦汉时期逐渐退出主流礼制,但在《旧唐书·音乐志》仍保留“路鼗二具”的记载,表明其作为礼乐文化符号的延续性。现代考古发现中,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木制鼗鼓实物,为研究路鼗形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路鼗”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组合词,目前未见权威文献或常用词典收录其具体含义。以下为拆解分析及推测:
单字释义
组合推测
可能指古代仪仗或车马行进时使用的鼗鼓。例如:
建议
若该词出自特定文献或方言,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考证。用户可检查是否为“鼗路”“鞉鼗”(鼗的别称)等相近词汇,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精准解析。
骜很卑乱草洼骋步晨曜弛禁冲幼黜奸出师错举道源邓萧颠来簸去东飘西泊对话对月罚蔽藩伯籓羝富余罣罳龟屏骇恨呵黎勒黄蓝颊肌鸡槟击发疾疴巨猾骏作克限枯苗揽纳两喜啰赢买家满腹经纶秘玩摹帖逆流而上拍足椠人棋布星罗漆车去向任人上水船审谛势不两立势头适以相成饰诈食桌水份私德亡虏温厉现世现报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