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从的意思、三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从的解释

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汉 班固 《白6*虎通·爵》:“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 宋 范成大 《故太夫人章氏挽词》:“孝敬三从谨,哀荣五福全。”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女人三护》:“按儒书所谓三从,佛书谓之三护。”

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椿 ( 杨椿 )弟 慎 , 冀州 刺史; 慎 弟 津 ,司空,并立性宽雅,贵义轻财。四世同居,一门三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从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三从”是中国古代儒家礼教对女性行为规范的核心概念,具体指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应遵循的从属关系,其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三从”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包含三个阶段:

  1. 未嫁从父:未婚时需听从父亲安排,接受其教导和约束。
  2. 既嫁从夫:婚后以丈夫为尊,辅助持家、侍奉长辈、养育子女。
  3. 夫死从子:丈夫去世后,需服从儿子的决策,辅助其成家立业。

二、深层含义

三、历史背景

作为封建伦理的一部分,“三从”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共同构成女性教育体系,自汉代被系统化后,成为宋明理学强化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四、现代视角

这一观念因限制女性自主权而被批判,但近年有学者重新解读,认为其部分内涵(如家庭责任感)可结合时代需求转化。当代语境下,“三从”更多作为历史概念用于研究传统文化结构。

参考资料

详细定义可查阅《仪礼·丧服》原文,或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从》是什么意思

《三从》是指妇女应当遵从的三种行为准则,即妇女应当在婚姻关系中顺从父亲、夫君和儿子。这个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经典中,强调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从》的拆分部首是“从”,它是一个汉字的基本部首,表示“循从、顺从”。《三从》为两个部首组合,其中一个是“立”,另一个是“女”。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三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冠带》一书中,描述了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古代社会,这个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巩固家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价值观。在繁体中,《三从》的写法和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汉字结构稍有不同。如果我们以《禮記·曲禮上》为例,其写作如下:

「兩翼之義,尊于士;三從之道,尊于婦。曰:『與父從君,與夫從父,與子從夫。』三從者,各曰其義,曰:『入則孝,出則弟。』」

例句

1. 作为一个传统家庭的女儿,她必须遵循《三从》的准则。

2. 在婚姻中,妻子常常被要求遵守《三从》。

组词

顺从、从属、从义、从前、相从

近义词

顺从、遵从、服从

反义词

反抗、违抗、抵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