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尺桐。 清 程先贞 《听张八娘弹琴》诗:“三尺枯桐七缕丝,开囊自拂秋云帕。”详“ 三尺桐 ”。
“三尺枯桐”是一个文学意象,指代古琴,具体解释如下:
诗词引用
清代程先贞《听张八娘弹琴》中“三尺枯桐七缕丝”一句,直接以枯桐代指琴身,琴弦为丝,体现古琴的构造。
元代白朴《烛影摇红》中“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则借枯桐琴表达知音难觅的感慨。
象征意义
在古诗文中,枯桐常与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操、孤寂心境相关联。如元代黄溍《抱琴》中“三尺枯桐树,相随年岁深”,暗喻琴与主人相伴的岁月积淀。
如需查看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沪江词典、汉典等来源。
《三尺枯桐》是一个成语,意指枯萎的桐树,形容了物质贫乏、环境艰苦,人们无法生存的境况。
《三尺枯桐》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桑,其中“木”为三点水,表示这个字具有与“木”有关的意义。“桑”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木,表示这个字与木材有关。拆分笔画为15画。
《三尺枯桐》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楚辞·招魂》:“岁云暮,三尺枯桐。”在古代,桐树象征着高贵和不朽,而三尺高的桐树则代表了苦难和困境。
《三尺枯桐》的繁体字为「三尺枯桐」。
在古代,「三尺枯桐」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他生活在一个贫瘠的村庄里,周围几乎没有任何生机,就像是身处于《三尺枯桐》一般。
三尺、三尺童子、三尺讲台、枯萎、枯木、枯燥、桐树。
一穷二白、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富庶、繁盛、茂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