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耗亡的意思、耗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耗亡的解释

消耗伤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公裹血茹疮,大小百餘战於惊涛怒浪之中,使贼无以休息,其精鋭日见耗亡,是以继之者奇功之易蕆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耗亡,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的书面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消耗殆尽、消亡净尽。该词强调事物因持续消耗而最终走向灭亡或完全消失的状态。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消耗殆尽,消亡净尽

    • 耗亡由“耗”与“亡”两个语素构成。
      • 耗 (hào):本义指消耗、减损、亏损。如“消耗”、“损耗”。
      • 亡 (wáng):本义指逃跑、失去,引申为灭亡、死亡、消失。如“灭亡”、“消亡”。
    • 二者结合,“耗亡”意指因持续的消耗、损耗而导致最终灭亡、消失、不复存在。它描述的是一种从消耗开始,最终走向消亡的完整过程或最终结果。重点在于因耗而亡,强调消耗是导致消亡的原因。
  2. 语义侧重与用法:

    • 书面语色彩: “耗亡”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化、甚至带有些许古语色彩的词汇,在日常口语中极少使用。更常见的表达是“消耗殆尽”、“耗尽消亡”等。
    • 描述对象: 常用于描述资源、精力、国力、生命、财富等抽象或具体事物因长期、过度的消耗而枯竭、消失的状态。
    • 结果状态: 强调最终的、彻底的结果——完全消失或灭亡。
    • 过程隐含: 虽然强调结果,但词义本身也隐含了持续消耗的过程。
  3. 古籍例证与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权威的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对“耗亡”的释义明确为:“消耗净尽;耗费灭亡。” 并引用了古籍中的例证: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讫於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耗,音毛。毛,无也。” 又引如淳曰:“耗音眊。眊,不明也。” 此处虽非直接使用“耗亡”一词,但“耗矣”即指功臣后裔已消耗殆尽、消亡净尽的状态,与“耗亡”义近。)《汉语大词典》在解释相关词条时,将“耗”与“亡”的关联及“耗亡”的整体含义进行了清晰的界定。¹

    •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在古籍中,“耗亡”常用来形容国力、民财、生命力的枯竭。例如,描述战争导致国力耗尽、人口锐减,或描述个人精力耗尽而亡。清代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证》等训诂著作中,对“耗”、“亡”等字的古义及其组合有深入考释,有助于理解“耗亡”的语义来源。²

“耗亡”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意指(资源、精力、生命等)因持续不断的消耗而最终完全消失、消亡净尽。它强调消耗过程的终点是彻底的灭亡或消失。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其含义清晰,在理解古籍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时仍会遇到。

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第9卷,第114页) - 中国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由众多语言学家编纂,收录词条宏富,释义详尽,引证丰富,是解释古汉语及书面语词汇的权威依据。
  2. 王念孙《广雅疏证》 - 清代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对古代字词的含义、演变有精辟考证,为理解“耗”、“亡”等字的古义及复合词提供了学术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耗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ào wáng,其核心含义为因长期消耗而导致物质、力量或人员的完全消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延伸含义

3.应用场景

4.近义词辨析

“耗亡”一词多用于描述长期消耗引发的彻底消亡,兼具动态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属性,常见于历史、军事及社会分析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清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背对背摈相鼻塌脣青不相问闻蹅蹅忽忽刍薪麤相贷用打量当夕得行断伐恶实飞马拂激肤庸勾脸鬼伞厈厈衡緫火浣布霍将军脚膀金钗十二矜顾进行酒阑客散涓埃之力觉剑两半球两石弓连婚练师利舌留夷命教密姻摩踵恼乱钳马硗戛七赋穹壑融融曳曳三戟稍息沈酣沈犗首掾司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脱尔土市文典无措诬诞无羽箭醎食偕隐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