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塞匿的意思、塞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塞匿的解释

谓阴险妒忌。《逸周书·大戒》:“无擅于人,塞匿勿行,惠戚咸服,孝悌乃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塞匿”的汉语词典释义

“塞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堵塞、隐匿(奸邪或不当之事),强调通过主动的阻隔或掩盖行为,使不良事物无法显露或得逞。该词主要用于法律、政治或道德语境,表达对奸邪、诈伪等行为的防范与制止。

详细释义与出处:

  1. 基本词义:

    • 塞: 堵塞、充满、阻止。此处强调设置障碍,使不通。
    • 匿: 隐藏、隐瞒、躲避。此处指将不当行为或事物掩盖起来。
    • 合义: 指堵塞隐匿奸邪、诈伪等行为,使其无法显露或实施。它包含“防堵”与“掩盖”双重动作,目的是维护秩序或正道。
  2. 权威典籍出处:

    • 《管子·明法解》: 这是“塞匿”最经典的出处。原文为:“故法度者,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塞匿而止诈伪也。” 。此句明确指出法律(法度)的作用之一就是用来“塞匿”(堵塞隐匿奸邪)和制止欺诈虚伪。
    • 《汉书·刑法志》: 在论述法律的功能时也提到:“所以塞匿奸邪,禁暴乱也。” 。这里的用法与《管子》一致,强调法律用于堵塞隐藏的奸邪,禁止暴乱。
  3. 用法与语境:

    • “塞匿”通常作为及物动词使用,宾语多为“奸邪”、“诈伪”等负面事物。
    • 它带有强烈的官方或制度性色彩,常与法律、禁令、治理手段相关联。
    • 其目的并非单纯的隐藏,而是通过堵塞和隐匿(使之无法得逞)来达到制止和防范的效果。

“塞匿”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和治理色彩的古典词汇,意指通过堵塞和隐匿的手段来制止奸邪诈伪等不良行为。其经典出处见于《管子·明法解》和《汉书·刑法志》,是理解古代法治思想的重要词语。

参考资料:

  1. 《管子·明法解》释义参考:汉典网 (www.zdic.net) 或 国学大师 (www.guoxuedashi.com) 典籍库。
  2. 《汉书·刑法志》原文及注疏:可查阅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或 国学导航 (www.guoxue123.com) 相关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塞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多个文献中均有解释,综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如下:

基本释义


文献引证与语境

  1. 《逸周书·大戒》记载:
    “无擅于人,塞匿勿行,惠戚咸服,孝悌乃明。”
    此处“塞匿”指统治者应避免阴险妒忌的行为,以仁德服众。

  2. 延伸解释:
    该词由“塞”(封闭、堵塞)和“匿”(隐藏)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隐藏恶意”,后引申为因嫉妒而压抑他人,或暗藏心机。


相关词汇与辨析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逸周书》《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乐崩籍辩知兵变蔽鄣承吏尺竹伍符躇蹰搭班子戴帻倒心第次帝载端倪可察妒嫮胹鳖覆杯瑰秘闺行孤凄黑暗轰动黄彩虎韔回鹘豆火絶蹇蹇奸萌籍居局迫匮竭蛎槎緑柰媺人鸟啼花落庞统骥軿臻蹼辣衽席无辩人众镕合三十六三折股为良医识面台官时症收养述命儵爚厮徒飕颾所适痰核陶渊明外来词王略悟主现货仙禁显立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