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帛的意思、三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帛的解釋

指纁帛、玄帛、黃帛。《書·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孔 傳:“三帛,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黃。”《南齊書·樂志》:“五玉既獻,三帛是薦。”一說指赤缯、黑缯、白缯。《史記·五帝本紀》:“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 裴骃 集解引 鄭玄 曰:“帛,所以薦玉也。必三者, 高陽 氏後用赤繒, 高辛 氏後用黑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禮儀制度中的絲織品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三帛”指三種不同顔色的絲織品,具體為纁帛(淺紅色)、玄帛(黑色)、黃帛(黃色)。這些帛在古代禮儀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通常用于諸侯朝見天子時的獻禮。《尚書·舜典》記載:“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說明其用于祭祀或朝貢儀式。

文化背景

  1. 禮儀用途:根據孔穎達對《尚書》的注解,不同身份者執不同顔色的帛:諸侯世子執纁帛,公之孤執玄帛,附庸之君執黃帛。
  2. 争議解釋:另有學者(如鄭玄)提出三帛為赤缯、黑缯、白缯,可能與不同曆史時期的禮制演變有關。
  3. 象征意義:帛本身是貴重絲織品(“帛”字釋義見),代表地位與財富,“三”則體現古代以數字“三”表達“完備”的文化觀念。

文獻例證

延伸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其具體所指顔色可能因朝代禮制差異存在不同解釋,但核心均指向禮儀中的等級制度與物質象征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帛

詞義解釋:《三帛》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三層絲綢。其中,“三”表示數量,“帛”是指古代的一種精美絲綢織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三帛》的拆分部首是“工”,總筆畫數為12。

來源:《三帛》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詩歌集《詩經》中,其中的《伐柯》篇中有“三績綌繡,職綿如桃”之句,而這裡的“三績”即指的是三層的絲綢。

繁體字:繁體字形态下,《三帛》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對于《三帛》一詞,在《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寫法為:
三:中間有橫杠“—”,下部為彎曲形狀
帛:上部是“巾”,下部是“白”和“巾”的結合形狀

例句:他身披三帛,宛如王者降臨凡間。

組詞:三年,三月,三國,三角,三思,三倍,三倍半

近義詞:絲綢,綢緞,錦繡,紡織品

反義詞:粗布,麻布,毛料,棉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