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ist]
(2) [土壤、空气等] 潮湿而润泽的;湿润
清晨,一切都沉浸在润湿的雾气里
(3) 沾湿;浸湿
小雨润湿了她的长发
(1).潮湿;湿润。《逸周书·文传》:“土可犯材,可蓄润湿。”《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茅盾 《子夜》八:“同时幻象在他润湿的眼前浮起来:那娇红的竟不是杜鹃,而是他女儿的笑靥。”
(2).使湿润。 巴金 《灭亡》第四章:“我要用我底真诚的、纯洁的爱底眼泪来润湿它。”
“润湿”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指使物体表面或内部缓慢地、温和地吸收水分或液体,从而变得潮湿或湿润。它强调的是一种温和、逐渐渗透的过程,而非猛烈或大量的浸透。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用法:
使物体微潮或湿润
指用少量液体(如水、油等)使干燥的物体表面或内部变得潮湿。例如:“春雨润湿了泥土”、“用湿布润湿纸张便于粘贴”。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18页。
液体缓慢渗透的过程
描述液体逐渐渗入多孔物质(如土壤、布料、木材)的物理现象。例如:“墨水润湿了宣纸,形成柔晕染效果”。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35页。
情感或氛围的含蓄浸润
在文学中常比喻情感、氛围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离别的忧伤润湿了她的眼眶”、“夜色润湿了寂静的村庄”。
来源:《文学描写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第304页。
温和不露痕迹的修饰
用于形容语言、文字等细腻自然的修饰效果。例如:“他的文字如细雨润湿心田,毫无雕琢痕迹”。
来源:《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润湿的详细解释如下:
形容词用法
指物体表面或环境中含有适度水分,呈现潮湿、湿润的状态。例如:“清晨的雾气润湿了空气”。
反义词:干涸(如干燥的土壤)。
动词用法
表示通过液体接触使物体变湿,如“小雨润湿了她的头发”。
在物理学中,润湿指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现象,涉及以下核心概念:
润湿既可描述自然状态(如湿润的空气),也可指主动行为(如沾湿物体),并广泛应用于科学和文学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物理学中的润湿模型,可参考搜狗百科(来源6)。
鞭叱辨诉采录剗新称赋晨事赤瑛盘揣事啜羹储偫地堡镀铬钢娥轮腐音高逸贡赋广大孤花侯弓混水捞鱼见在佛嘉诏积栋界会急乎乎静逸巨伯绝版开馆坑戮流水作业法纶竿露薤麪片儿靡滥捏名辟禁贫妾欺哄欺瞒夹帐轻武器阙违诎曲曲头入籍儒林散局山坂条治廷鞫通幽动微推筴兔目蚊蝇五色气憸夫相佽象栉娴妖谢康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