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柔肕的意思、柔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柔肕的解釋

同“ 柔韌 ”。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伐木》“凡非時之木,水漚一月”原注:“水浸之木,更益柔肕。”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命縫人浣冬衣”原注:“凡浣故帛……擣小豆為末,下絹簁,投湯中以洗之,潔白而柔肕。” 缪啟愉 校釋:“肕,同‘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柔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構詞和典籍應用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草木初生柔軟之态,《說文解字》釋為“木曲直也”,引申為質地軟、性情溫和。如《詩經·小雅》中“柔木”指韌性木材。

  2. 通“韌”,《集韻》注“肕,堅柔也”,指物體柔軟而結實不易斷裂的特性。《黃帝内經·靈樞》載“肉肕”即形容肌肉柔韌。

二、詞義綜合

柔肕形容物體兼具柔軟與堅韌的雙重特性,強調“外柔内剛”的物理性質。例如:

三、典籍應用

該詞屬書面語,多見于傳統科技與醫學文獻: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柔韌”為通用詞,“柔肕”多見于古籍研究或專業領域。其核心概念仍保留于“柔韌性”等複合詞中,形容材料或人體組織的抗彎折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黃帝内經·靈樞》
  3. 《天工開物》(明·宋應星)
  4.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網絡擴展解釋

“柔肕”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例證:

    •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伐木》提到“水浸之木,更益柔肕”,指木材經水浸泡後更柔軟堅韌。
    • 同書《雜說》中記載用豆末清洗布料後“潔白而柔肕”,強調材質的柔韌特性。
    • 校釋注解:“肕”通“韌”,為異體字用法。
  2.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多用“柔韌”替代“柔肕”,表示物體既能彎曲變形又不易斷裂的特性(如皮革、藤條等)。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詞源或古代用法,可查閱《齊民要術》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襃彈儳儳蠢事登哥敵地谛視耳聾眼黑梵輔天髴髣鳳附龍攀拂晨付能傅翼浮語虛辭公律顧愛海參崴呵诹烘明花裝隊鹄鶴諱亡建木矯辯戟門巾拂金匮石室麇裹駿爽科條勞動權裡陌輪磨毛手毛腳扪參岷嶓密劄劄甯谧排疊霹誣乾枯齊肅碁置驅走賞勸收保疏緩厶乙貪流恬波鐵爪子萬雉刎頸五大夫城無愧色下哺詳試仙馭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