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昃的意思、日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昃的解释

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綺縞何繽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昼而访问至於日昃,夕而省览至於夜分。” 清 陈梦雷 《华严岭》诗:“日昃下层冈,遥遥度阡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昃,汉语词汇,原指太阳西斜至偏西方位,具体时间相当于未时到申时(13时至17时)。该词最早见于《周易·离卦》"日昃之离",后引申为时间推移、事物衰微之意。

从权威词典释义来看,《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太阳偏西",并引《汉书·董仲舒传》"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为例证,体现古代勤政传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补充说明:"昃者,日在西方时侧也",通过字形分析指出"昃"含倾斜之意。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常承载时间意象,如王维《送孙秀才》"日昃鸣珂动"描述黄昏时分的车马声。现代考古发现显示,殷墟甲骨文已有"昃"字,其字形如太阳倾斜至人影斜长的状态,印证了早期农耕社会对日晷变化的观测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日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古籍引用

  1. 《周易》提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比喻事物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
  2. 《汉书·游侠传》记载“至日昳皆会”,其中“日昳”即“日昃”,表示午后集会的时间。

相关词汇与用法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典、诗词库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情百脚报恩辩逸长舌妇惩御辰纬赤悃绸缪从风麤语打逗鼎国动量守恒定律断肠顿遟风湿甘旨公母俩过刀洪规护铃火耕监户金迭尽实稽山大王绝域惧怕克己复礼可煞匡围蜡帛书棱鳀骊连门流门目明诏摩托木牍木厘偏鉴偏修峭耸撒布施函实见收籴说不过去贪便宜醍醐灌顶彤殿推潭仆远捖摩威挟痿人不忘起暡叆想度详和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