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卷的意思、阙卷的详细解释
阙卷的解释
缺失的卷数。 清 陈鳣 《对策》卷三:“《宋书》据 沉约 进表,偁合表志为七十卷,今本为一百卷而无表,且其中有闕卷,补以《南史》,自 宋 已然。”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一足本,无闕卷,未删削。”
词语分解
- 阙的解释 阙 (闕) è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卷的解释 卷 à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卷。 机关里分
专业解析
"阙卷"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典籍文献中缺失的卷册,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释义
"阙"本义为宫门外两侧的楼观,《说文解字》释为"门观也",后引申出"空缺"之义(《汉语大词典》);"卷"指书籍的分册单位,《广韵》注"书卷"。二字合称特指文献流传过程中缺失的篇章,如《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古籍时常用"阙卷"标注残缺情况。
二、文献学应用
在古籍版本学中,该词用于描述三种缺损状态:
- 整卷亡佚:如敦煌遗书S.5478号《文子》残卷现存9篇,较传世本阙《微明》《自然》二卷
- 部分残损:如宋刻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现存四卷,其中卷三末五页为后世补抄,仍称"阙卷"
- 次序错乱:明代《永乐大典》现存副本中有四十余册因装裱错简导致实际内容与目录不符的"伪阙卷"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与"残卷"侧重物理破损不同,"阙卷"更强调文献内容的逻辑缺失;与"佚文"指完全失传的文字相比,"阙卷"可能存在版本线索。清代校勘学家顾广圻在《思适斋书跋》中强调,考订阙卷需结合序跋、引文进行"虚卷复原"。
主要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阙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读音:quē juàn(部分文献注音为què juàn,但多数高权威来源标注为quē juàn)。
- 结构:阙(半包围结构) + 卷(上下结构)。
- 核心含义:指书籍、文献中缺失的卷数或内容不完整的部分。
2.详细释义
- 具体解释:
- 本义:特指书籍因遗失、损毁等原因导致某卷内容缺失。例如清代陈鳣在《对策》中提到《宋书》因“阙卷”而用《南史》补全。
- 引申义:可泛指事物不完整的状态,如张之洞在《輶轩语·语学》中强调研究文献需使用“无阙卷”的足本。
3.使用场景与例句
- 学术研究:常用于古籍校勘或版本学领域,描述文献的完整性。
例:清代学者考订古籍时,常标注“阙卷”情况以便补遗。
- 现代比喻:可引申为项目、计划等存在缺失环节的状态,但此用法较少见。
4.补充说明
- 与“缺卷”的区别:“阙”为古字,多用于文献语境;“缺”为现代通用字,两者含义相近,但“阙卷”更强调文献的原始状态。
- 权威来源:清代《对策》《輶轩语》等文献为考证依据,现代词典多沿用传统释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3中的清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干阿徇百离才行炒冷饭超世绝俗逞奸驰捕宠拔垂及次绪打摆子都团罚殛飞蛾赴火否德贯隼呵殿鹤胎荒失悔志猢狲入布袋江田结褵寖兴击退吉繇喀秋莎老复丁连属敛死龙牙蕉漏迹马子桶面弹莫莫摹儗内灸宁为鷄口,毋为牛后懦葸偏僻贫陋劈心里情鉴寝庐去日苦多拾人唾余矢死式微衰少宿名天人合一外姻王命窝顿无肠公子物极必返无义草仙省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