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蹲伏的意思、蹲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蹲伏的解释

[hide oneself by crouching] [身子] 低低地蹲着;埋伏或藏着

蹲伏在黑暗的树丛中

详细解释

(1).踞伏。 唐 张继 《城西虎跑寺》诗:“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东北石纍纍愈多,大者如狮象,小者如鹿豕,俱蹲伏平莽中,是为‘石浪’。”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在那雪白而宽大的纸幕上由后面蓦地现出一个猿人的黑影,蹲伏在人的眼前。”

(2).停留;伏居。 明 汤显祖 《次答邓远游渼兼怀李本宁观察六十韵》序:“予自辛丑蹲伏家食,得交 秀水 令 邓 君 远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蹲伏"是一个由两个动词性语素"蹲"和"伏"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是指身体蜷曲低伏,隐藏或准备行动的状态。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形与字义分析:

    • 蹲 (dūn):本义指两腿弯曲如坐,但臀部不着地。《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蹲”,但其本义与“踞”相关,指屈膝下坐的姿态。在现代汉语中,“蹲”强调身体重心下沉,双腿弯曲的动作。
    • 伏 (fú):本义指人像狗一样趴下、俯卧。《说文解字·人部》:“伏,司也。从人从犬。”段玉裁注:“司者,臣司事于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专守之,伏伺即服事也,引申之为俯伏。”引申为隐藏、潜伏、趴下。
    • 组合义:“蹲”与“伏”结合,既包含了身体下蹲的动作,也包含了身体低伏、隐藏或伺机而动的状态,比单独使用“蹲”或“伏”更强调隐蔽性和预备性。
  2. 核心释义:

    • 蜷曲身体低伏下去,隐藏起来或准备行动。这是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含义。它描绘了一种身体姿势:双腿弯曲(蹲),同时身体尽量贴近地面或隐蔽物(伏),目的是为了不被人或猎物发现,或者是为了在隐藏中准备突然出击或移动。
  3. 典型用法与场景:

    • 军事/狩猎场景:士兵或猎人为了隐蔽自己、观察敌情或等待猎物而采取的姿态。例如:“侦察兵蹲伏在草丛中观察敌营。”
    • 动物行为:描述某些动物(如猫科动物捕猎时)在发起攻击前压低身体、蓄势待发的姿态。例如:“老虎蹲伏在灌木丛后,紧盯着不远处的鹿群。”
    • 躲避/隐藏:指人为了躲避危险、不被发现而蜷缩身体藏匿。例如:“听到脚步声,他立刻蹲伏在桌子底下。”
    • 预备状态:有时也用于比喻处于一种蓄势待发待时机的状态。
  4. 与近义词的辨析:

    • 蹲:仅指双腿弯曲、臀部悬空的动作,不一定包含隐藏或预备的含义。
    • 伏:主要指身体趴下、俯卧,或引申为隐藏、屈服。动作幅度通常比“蹲伏”更大(整个身体贴地)。
    • 匍匐 (pú fú):指身体贴着地面爬行,强调的是移动方式,动作幅度也更大。
    • 潜伏:更侧重于“隐藏”和“存在”的状态,可以是静止的,不一定强调具体的身体姿势(如蹲伏、趴伏甚至只是隐蔽在暗处)。
    • 藏匿:泛指隐藏,不特指身体姿势。

权威释义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蹲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身体低蹲并隐藏的动作,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为隐蔽、埋伏或等待时机而采取的姿态。例如:“他蹲伏在草丛中观察猎物。”

二、详细解释

  1. 动作层面
    表示“踞伏”或“低蹲隐藏”,强调身体姿势的压低与隐蔽性。如唐代张继《城西虎跑寺》中“石势虎蹲伏”,以虎的姿态比喻石头形状。

  2. 状态层面
    可引申为停留、伏居,指长期处于某处或某种状态。例如明代汤显祖提到“蹲伏家食”,表示居家生活。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扩展


以上解析综合了词典释义、古诗文用例及现代语境,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隘厄安富聱屈聱牙奥窔剥离不可磨灭茶仙查閲抽缩储贾触啮当价耽志刀铭顶佛低下递盏东宫三少斗龙舟风轻云凈風譽分位宫卫怪不着拐局官耗诡秀国务卿害喜鸿图荤羶恐慌万状溃延老祖太爷隆至迷愚南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排释跑踏篇业疲顿僻巷亲家人膏乳槌韶美折勾升则摄水龆岁跅弛脱盲土窑土稚纹银乡兄咸卤心荡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