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处于四通八达之地。《管子·国蓄》:“以百乘衢处,谓之託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少半;万乘衢处,壤削太半。”
“衢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国蓄》:
“以百乘衢处,谓之託食之君;千乘衢处,壤削少半;万乘衢处,壤削太半。”
意为:拥有百乘兵车的国家若处于交通要道,会成为依赖他国生存的君主;若国力更强(千乘、万乘),反而可能因地理位置导致领土被侵削。
“衢处”一词结合了地理特征与战略意义,既可用于客观描述位置,也可引申为对形势的比喻。其核心内涵在历代文献和诗词中均有体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衢处(qú ch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衢”是一个独体字,并且是一个独体字部首,它的另外两个部首是“彳”和“口”。衢字的总笔画数为10。而“处”这个字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夂”和“虍”,总笔画数为5。
衢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路名称。在古代,衢指的是道路的交叉口,因为它一般是三条或以上道路的交汇处,所以称之为衢。后来,衢逐渐演变成表示交叉、交汇的意义。
在繁体字中,衢字保持了和简体字一样的意思和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多种变体。而衢字也不例外。在古时候,衢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夫”部,下半部分是“虍”部。由于汉字的进化和演变,现代将衢字简化后,其写法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例句:
1. 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敢于面对,勇往直前,不退后一步。这是在衢处体现自己的勇气和坚持。
组词:衢道、衢辟、开衢、改衢、衢航
近义词:交汇、交叉、交集
反义词:离去、分离、分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