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瓢的意思、弃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瓢的解释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弃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隐士或高洁之士摒弃世俗牵绊的行为。该词源自东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记载的传说:上古高士许由隐居箕山时,常用一瓢饮水,后因嫌山间泉水声扰其清静,遂将水瓢挂于树杈,瓢体经风吹日晒逐渐朽坏,最终自然脱落。这一典故被提炼为"弃瓢",成为文人雅士寄托超然物外精神的典型意象。

从语义演变角度看,"弃瓢"在唐代诗歌中已定型为固定表达,如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云:"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故虽穷退日,而无戚戚颜...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全唐诗》卷424)。此处通过许由弃瓢、洗耳的典故,强化了士人安贫乐道的品格。明清时期,"弃瓢"更衍生出"遗世独立""返璞归真"等哲学意蕴,如《明文海》所载"挂瓢风树,已谢尘嚣"的表述,将弃置容器的行为升华为精神解脱的象征。

在当代汉语语境中,"弃瓢"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借以表达三种深层内涵:其一指主动舍弃物质享受(如《汉语典故大辞典》释义);其二喻指脱离世俗纷扰(《中华成语大词典》第3版);其三象征追求精神自由(《中国典故》2020年版)。该词在现代使用中常与"洗耳""挂冠"等典故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话语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弃瓢”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代指隐居生活或表达对世俗烦扰的厌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来源

典故出自东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记载尧时期的隐士许由隐居箕山时,因嫌风吹瓢声扰人,遂弃瓢不用。这一行为成为后世文人表达隐居志趣的象征。

二、核心内涵

  1. 隐居象征:体现隐士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如许由仅以手捧水饮)。
  2. 厌弃俗世:通过"弃瓢"动作,表达对物质牵绊与外界干扰的排斥。
  3. 精神超脱:瓢声本细微,却仍被隐者视为烦扰,暗喻对精神境界的极致追求。

三、文学应用

明代刘训《许由隐居》诗句“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将“弃瓢”与“洗耳”(另一则拒仕典故)并用,强化隐逸主题。该词多出现于山水田园诗及表达出世思想的散文中。

四、现代延伸

当代使用时,可引申为放弃冗余之物、追求纯粹生活态度的比喻,如“数字弃瓢”形容主动远离电子设备干扰的行为。

注:该典故与“洗耳”“巢父”等典故常关联使用,共同构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意象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女傍荫葆祷避稽禀单沧洲长岑长插田泚额脆快丹槛折丹墨大镇发杠饭糗给粟羹污朝衣苟惜官本骨董箱规补圭角不露国家裁判横眉怒视挥日挥逊娇奼蕉葛阶坎诘辱积雨钧天广乐郡县制聚首可情人联事离堆流星掣电笠泽麦英马靳茅厕莆仙戏倩娇切切嚓嚓倾身棬枢牷牺阮氏酒桑榆景搔搔社庙盛称沈密寡言示化守阙算得所当无敌跳迸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