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铨敍的意思、铨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铨敍的解釋

亦作“ 銓序 ”。亦作“銓叙”。1.審查官吏的資曆和勞績,确定其升降級别與職位。《晉書·石季龍載記上》:“自是 皇甫 ……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貫,一同舊族,隨才銓敍。”《宋史·武帝紀中》:“府州久勤将吏,依勞銓序。”《舊唐書·李義府傳》:“﹝ 李義府 ﹞專以賣官為事,銓序失次,人多怨讟。” 靳以 《生存》:“誰配審查?當教授又不是做官,用不着铨叙。”

2.評定次第。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法曲》:“ 開元 二十五年,太常卿 韋縚 令博士 韋逌直 ……等銓叙前後所用樂章為五,奏付太樂習之。”

3.編次有序。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國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 陳壽 《國志》。 壽 書銓敍可觀,事多審正。”《宋書·臧焘傳》:“ 凝之 詞韻銓序,兼有理証,上甚賞焉。”《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接銓序,傍無留滞。”

4.衡量論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羣言為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铨敍(quán xù)是古代中國官僚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通過考核官員的資曆、政績和品行,确定其官職等級與晉升次序的行政程式。該詞由“铨”與“敍”構成:“铨”意為衡量、選拔,“敍”通“叙”,指按次序排列。

詞義解析與曆史背景

  1. 詞義溯源

    據《漢語大詞典》,“铨敍”最早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指對官員的綜合評定與職位分配。其核心是通過标準化的考核機制,保障官員選拔的公平性。

  2. 制度功能

    唐代《通典·選舉典》記載,铨敍包含“身、言、書、判”四項标準,即體貌、言辭、書法、公文能力,以此決定官員的品級升降。宋代進一步細化為“資考之法”,以任官年限與考核結果為依據。

  3. 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铨敍”可引申為對人員能力與崗位匹配度的系統性評估。例如《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指出,這一制度對現代公務員考錄體系具有曆史參考價值。

學術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铨敍”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彙,主要用于官員選拔和考核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铨敍”指古代對官員資曆、能力和品德的綜合評定與選拔制度。其中:

2.曆史背景與職能

在古代官僚體系中,“铨敍”是吏部的重要職能,具體包括:

3.擴展用法

該詞後來衍生出更廣泛的含義: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铨敍”多作為曆史術語或成語出現,常見于對古代制度的描述,或借喻對人事的嚴格考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制度案例,可參考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愛育白鸠瘢夷寶糖犇雷寵顧刍豢蛋花點勘疊子丁香褐都漫斷首渡荒二兇方張汾陰脽扶輔高朋绠短汲深哽恨胱氨酸孤魂孤老院古戍好過何粉火伏膠接季妹金襖子蠲損句己考語空隙臉皮厚立品魯陽指日蒙難凝沍陪頓輕年泅水溽景賞勞絁紬缞粗泗濱友四入頭陶旊讨誦梯航通寇往來體韋康握蛇騎虎仙鶴草邪蒿寫効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