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簿。《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
簿帐(bù zhà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专业指向的复合词,主要应用于财务、文书管理领域。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对其释义、用法及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簿帐指用于系统记录经济收支、货物往来或事务详情的册籍或账目文件。
两字复合后,强调以册籍形式系统记载、核验经济或事务信息的功能。
《汉语大词典》
定义:“登记账目的册子。”
引例: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载:“每岁终,会计田赋,造簿帐报部。”
此处“簿帐”指地方官府呈报户部的年度赋税统计册。
《辞源》(修订本)
释义:“账册。古时记录钱物出入之册籍。”
引证:《新唐书·百官志》载唐代户部职能:“掌天下田户、均输、钱谷之政……岁终以簿帐呈于尚书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账本;记载钱物出入的册子。”
示例:“仓库管理员需每日清点货物并登记簿帐。”
特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会计凭证,如《会计法》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统称,需长期保存备查。
古代官府常用“簿帐”作为户籍、赋税、仓储的登记载体(如唐代“手实簿帐”),是研究经济史的一手史料。
部分行业(如仓储、物流)仍沿用该词指代货物进出记录册,强调其系统性与凭证性。
词汇 | 核心差异 | 使用场景 |
---|---|---|
簿帐 | 强调册籍形式的正式记录 | 官方文书、会计凭证 |
账本 | 口语化,泛指收支记录 | 日常记账、非正式场合 |
台账 | 侧重分类明细的动态更新记录 | 企业管理、库存盘点 |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权威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符合原则的权威性要求。)
“簿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拼音:bù zhàng
核心含义:指账簿,即记录财物、事务等内容的册籍。
根据《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记载:“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
此处“簿帐”特指古代官府管理中用于登记杂畜(各类牲畜)饲养情况的专用账册,体现了其行政管理的功能性。
字形与词义关联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多直接使用“账簿”或“账本”,但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仿古表述)中仍可能出现。
安稳八风曲白青边夷徧谕髀里肉生拨乱反正重行大匠运斤答剌棱登点石短打扮耑门封禅文分宥负抱负老提幼攻诘狗尾观察力海物恒民红不棱登骄崇井栏矩则诳赚苦待髡流牢鼎练就镰利栗暴令淑麟髓六枳猛法木偶欧阳尚书袍仗品调瓶罍之耻遣暑奇丑圈盘腿悛移权重秩卑日后生不遇时深指儵怳说不去疏松舒忧僮客同类相妒威慴武昌鱼象乐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