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脩之?”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汉书·张敞传》:“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可。”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里虽然充分地包含着劝善惩恶、唤醒民族性的意思,但……它可以说是 中国 无产阶级文艺的鼻祖。”亦作“ 劝善黜恶 ”、“ 劝善戒恶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 晋 袁宏 《后汉纪·贾逵传》:“彊干弱枝,劝善戒恶。”
“劝善惩恶”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鼓励善行、惩戒恶行,体现了道德教化与社会规范的双重作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汉书》等原始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
《劝善惩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鼓励人们做善事,同时惩罚作恶的人。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力”和“心”,并且它的笔画数目是10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下》这篇文章中。在古代,人们认为行为有善有恶,应该鼓励人们做善事,同时也要对犯罪的人进行惩罚。《劝善惩恶》成为了一种对社会伦理和正义的呼吁。
在繁体字中,劝善惩恶的写法是勸善懲惡。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劝”字在古代被写作“勸”,“恶”字在古代被写作“惡”。这些字的写法的变化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演变。
以下是劝善惩恶这个成语的例句:
1.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劝善惩恶的原则。
2. 古人常说,劝善惩恶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劝善惩恶可以与其他成语搭配使用,如“劝悖从善”、“善有善报”等。
近义词:鼓善而遏恶
反义词:默不作声
泊如赤泥创作冲动楚瓦翠巘待腊代奏倒垂莲德赐點的抵局镦短睹闻发奸溉浸槁伏閤儿贯跤圭田海屋筹添黑尻红巾鬟脚火引胡诌乱扯建安贱皮贱仕戒石铭箕倨剧浪橘浦夸大狂耄昏梅兄觅索靡它木气木鱼书佞巧匿瑕骈白曝露轻战取缔认知容阅汝帖山龙子少许侍医思妇填格土练莞尔完宥文件显祖扬名系缚细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