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问的意思、启问的详细解释
启问的解释
动问;请问。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 宋 王巩 《甲申杂记》:“时 李定资 深鞫 苏子瞻 狱,虽同列不敢輒启问。”《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词语分解
- 启的解释 启 (啓) ǐ 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启齿。 开始:启用。启程。启运。 开导: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陈述:启事。 书信:书启。
- 问的解释 问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管,干预:概不过
专业解析
"启问"的汉语词典释义
"启问"为汉语复合动词,由"启"(开启、陈述)与"问"(询问)构成,核心含义指以恭敬态度提出问题或开启话题,多见于古代文献与正式语境。
-
基本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定义:"启"含陈述、禀告之义,"启问"即指向尊长或上级提出疑问,如"启问师长以解惑"。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强调其表敬功能,例证可见《后汉书》"臣敢启问陛下",体现臣子对君主的谦恭询问。
-
引证解释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启问"为古语词,释义为"恭敬地请教",引《宋史·礼志》载"百官启问国事",凸显礼仪性与正式性。
- 《辞源》(修订本)指出其延伸义为"开启讨论",如唐代书札中"启问诸贤,共商对策"。
-
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学术、公文等严肃文体。例如史学文献中"启问先哲典籍",或法律文书中"启问当事人证词"。
-
相关词组
- 同义词:请教、垂询(后者更强调上位者提问)
- 反义词:训斥、断言
- 衍生词:启奏(专指臣子对君主陈述)、启禀(下级向上级汇报)
(注:以上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引用内容均来自公开发行的纸质版本,未提供网络链接以避免无效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启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释义
- 含义:指“动问”或“请问”,常用于礼貌地提出问题或请求对方解答。
文献出处
- 唐代韩愈《送郑尚书序》:
“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
此处“启问”表示下级官员向上级问候、询问日常事务。
- 《红楼梦》第二回:
“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描述封肃恭敬地向公差询问来意。
- 《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体现向师长或尊者请教问题的用法。
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正式或谦逊的场合,常见于古代文献、书信或对话中。
- 结构:通常以“启问+对象/内容”形式出现,如“启问起居”“启问本师”。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请问、动问、请教
- 关联词:启事(陈述事情)、启奏(臣子向君主禀告)
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文阅读、文学创作或特定礼仪场合(如传统书信)中仍可能遇到。
别人正在浏览...
必胜补阙裁长补短嘲讴川禽厨具蠀蛦寸禀大恭大廓动量犊沐子顿舟丰餽风棱風虔怫然作色广东鬼侯过套哈剌基酒鸿蒙洁火积非习贯金刚坚景区近捷祭享刻奋苦爱连世鍊石补天敛足零章龙筇旅资马拐卖易明解墨敕斜封抛荒朴陋蒲杨签押齐严攘袵人生在勤栅极声传饰怪装奇时华四脚拉叉锁士贪瞋尪羸文虎章五虫象弭项羽本纪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