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欺天罔地的意思、欺天罔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欺天罔地的解释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 苻 以六十万精兵摧於 东晋 , 谢玄 以八千之卒败於 寿春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国演义》第五回:“ 董卓 欺天罔地,灭国弑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欺天罔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手段极其恶劣、背弃伦理道德的行为。其中“欺天”意为蒙骗上天,“罔地”指无视世间法则,合起来强调对天地规则的极度藐视和欺诈。

  2.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无名氏的杂剧《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明代《三国演义》第五回也曾引用:“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

  3. 用法及结构

    • 语法:联合式结构,通常作谓语或定语,含强烈贬义。
    • 场景:多用于批判极端恶劣、无法无天的行径,如权贵滥用职权、恶势力无视法纪等。
  4. 近义词
    “欺天诳地”与此成语意义相近,均强调对天地的欺骗。

  5. 例句参考

    • 历史典故:“苻坚六十万精兵败于东晋,实因欺天罔地所致。”(《鉴诫录·判木夹》)
    • 现代引申:“某些官员欺天罔地,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欺天罔地”不仅描述行为的欺诈性,更隐含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双重违背,常用于强调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饶恕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欺天罔地

欺天罔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蛮横跋扈,不守法度,毫无顾忌地欺骗欺压别人,而且无所不能、无法无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源:

《欺天罔地》一词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然而,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确定,可能是根据古代神话和传说而来,描述了某个无法无天、嚣张跋扈的人物或事件。

繁体:

繁体字中的“欺天罔地”是「欺天罔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欺天罔地」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他欺天罔地,无视法纪,是个十足的恶棍。

组词:

欺诈、罔顾、狂妄自大、横行霸道。

近义词:

肆无忌惮、横冲直撞、恣意妄为。

反义词:

守法守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