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confused]∶不明白;迷糊
他稀里糊涂地接受她的请求
(2) [casual]∶不认真;随意
这事你可不能稀里糊涂地应付
(1).不清楚,糊里糊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只有一回:他喝多了酒,稀里糊涂跟他朋友 唐田 闲唠嗑。”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他是睡大觉不成,怎么稀里糊涂的?”
(2).随便,马马虎虎。如:这个方案没有经过认真的讨论,就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以下是成语“稀里糊涂”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演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用法特点
五、典型例句
提示:需注意语境差异——既可用于自嘲(如思维混乱),也可批评他人态度敷衍。
稀里糊涂,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迷糊、不清楚的状态。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可以拆分为“稀”、“里”和“糊涂”。
“稀里糊涂”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故事里,孙悟空在花果山被压了五百年之后,被取名为石猴,因为石猴的面目模糊,所以被称为“稀里糊涂”。后来,这个词被人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弄不明白、一头雾水的状态。
按照常用汉字的算法,可以得出: - “稀”:部首是禾(谷字旁),共11划; - “里”:部首是里(口字旁),共7划; - “糊”:部首是米(糜字旁),共12划。
“稀里糊涂”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并没有太大改变,保持为「稀裏糊塗」。
在古时候,汉字的意义和形状会有一些变化。而“稀里糊涂”这个词在古代常被写作“稀離胡塗”。虽然写法有所变化,但是意义和用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1.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完全稀里糊涂。 2. 他的解释让我更加稀里糊涂了。
组词: 糊涂、稀糊、稀里、里糊涂。 近义词: 茫然、迷惑、困惑、糊涂、不明白。 反义词: 清晰、明白、明了、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