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秦穆公的意思、秦穆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秦穆公的解释

秦穆公(?-前621) :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德公子。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小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被晋军打败,转向西面发展,先后攻灭十二国,成为霸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嬴姓,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君主(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其名号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历史内涵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身份定义

    秦穆公是秦国第九代国君,以广纳贤才、开疆拓土著称。《史记·秦本纪》载:“穆公任好即位,修德行武,东平晋乱,西霸戎狄。”其名号中的“穆”为谥号,取“布德执义曰穆”之意,彰显其仁德与功业 。

  2. 典故关联

    • “五羖大夫”:指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赎回贤臣百里奚的故事(《史记·商君列传》),后成为识才用典的代称。
    • “秦晋之好”:因穆公嫁女于晋文公(重耳),促成政治联姻,后世以此比喻结亲之谊 。

二、历史功绩

  1. 称霸西戎

    采纳由余之策,征服西戎十二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史记·秦本纪》),奠定秦国西方霸主地位 。

  2. 外交策略

    助晋国平定内乱,先后扶持晋惠公、晋文公即位,虽后期因战略分歧爆发“崤之战”,仍维持秦晋长期博弈格局 。


三、文化评价

秦穆公以“明德慎罚”为治国理念,《尚书·秦誓》记载其晚年悔过崤之败,强调“责己恕人”,被儒家奉为君主自省典范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赞其“襄公始封,穆公伯西”,肯定其对秦国崛起的奠基作用。


权威参考来源

  1. 《史记·秦本纪》(国学网
  2.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汉语大词典》“秦穆公”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被《史记》等文献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身份与背景

  1. 家世
    秦穆公为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其兄秦成公去世后,因兄长之子未继位,他得以继承君位。

  2. 在位时间
    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是秦国早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二、主要事迹与成就

  1. 人才任用
    以“五张羊皮”赎回贤臣百里奚,并重用蹇叔、由余等谋士,形成强大的治国团队。

  2. 秦晋关系

    • 联盟与冲突:初期通过联姻(秦晋之好)与晋国结盟,扶持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因晋惠公背信弃义(如韩原之战被俘),秦晋关系破裂。
    • 东进受阻:崤之战、彭衙之战两次败于晋国,东扩计划受挫。
  3. 西戎称霸
    转向西部扩张,灭梁、芮等十二戎国,拓地千里。周襄王赐其“西方诸侯之伯”称号,确立西戎霸主地位。

  4. 奠定统一基础
    通过内政改革和军事扩张,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奠定政治与疆域基础。


三、争议与评价

  1. 人殉制度
    去世时以177人殉葬,包括子车氏三良臣,引发《诗经·黄鸟》的哀悼。

  2. 谥号差异
    部分史料称“缪公”,但“穆”“缪”古音相通,均指其治国功绩。


四、历史地位

秦穆公是秦国首位跻身“春秋五霸”的君主,其“向西称霸”的战略为秦国避开中原争锋、积蓄实力提供了范例,深刻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战役或政策细节,可参考《史记·秦本纪》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昂藏安设柏枝緑薄禄泊位长生运镵镌丹赤怼怒二辅肥松附随诰毖高齿屐广谱寡知沽恩棍精红叶题诗皇器酱赤解籍戟吏鐍钥绝症廊腰牢骚立治镂氷螺丝扣卖花面牲秘宝默契磨陀暮途旁求平塞侵败淇卫曲队趣走桑稼伤寒论伤亡潲水沈阳十月朝殊宠厮役随风添差投子婉委为山无彝酒相赢衔环雀仙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