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疆理的意思、疆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疆理的解释

(1).划分,治理。语本《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毛 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 高亨 注:“疆,划田界。”《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杜预 注:“疆,界也;理,正也。” 杨伯峻 注:“疆,画分经界。理,分其地理。”《宋书·索虏传》:“夫王者之兵,以义德相济,非徒疆理土地,恢广经略,将以大庇苍生,保全黎庶。” 宋 叶适 《取燕一》:“因时拯乱, 汤 武 之业也;疆理天下, 舜 禹 之政也。”

(2).境界;界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考地志, 山阳 、 廩丘 ,俱属 济阴 ,则 都关 无隶 山阳 理……而 京相 考地验城,又并言在 廩丘 城南。推此而论,似地志之误矣,或亦疆理参差所未详。”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然 迁 之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斯诚讜矣。但区域既定,而疆理不分,遂令后之学者罕详其义。” 浦起龙 通释:“疆理,犹言界画。”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七章:“行政区域,虽出於人为之计划,但疆理一经确定,甲乙皆为独立之个体,土地、人民、主权即此个体必备之条件。”

(3).犹疆域。《隋书·高祖纪下论》:“《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元史·刑法志一》:“及 世祖 平 宋 ,疆理混一。” 明 刘基 《<覆瓿集>序》:“汎扫腥膻,廓清寰宇,復先王之疆理,开万世之太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疆理”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主要解释:

1.划分与治理

指对土地进行边界划分和地理管理。这一用法源自《诗经·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传注:“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例如《左传·成公二年》提到“先王疆理天下”,即指通过规划土地边界来实现有效治理。

2.境界与界限

表示地理或行政区域的边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疆理参差”即指界限划分不清晰。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抽象概念的分界,如周素园在《贵州民党痛史》中提到的行政区域“疆理一经确定”。

3.疆域或领土

指国家或政权的统治范围。如《隋书》记载“并入疆理”,《元史》称“疆理混一”,均指统一后的领土范围。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左传》《水经注》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疆理

疆理(jiāng lǐ)作为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总体上表示着边疆的秩序、管理和规律。

拆分部首和笔画

疆理这个词由“疒”和“理”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疒”是疾病的简化形式,表示与疾病有关的意思;“理”表示规律、管理。

根据笔画的组合,疒的笔画数为5画,理的笔画数为8画。

来源

疆理作为一个整体词汇的来源较为复杂。疆的意思指的是边境地区,而理则表示秩序、规律。两者结合在一起,疆理就可以理解为边境地区的管理和秩序。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疆理一词已经有所提及,用以描述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治理。

繁体

疆理的繁体字为「疆理」,与简体字形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疆理的写法可能有些变化。根据出土文献的研究,古代的疆理可能写作「疆履」,其中的「履」表示边境地区的行走和管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字的标准化,疆理的写法逐渐固定为「疆理」。

例句

1. 军队在边境地区维护疆理,保障国家安全。

2. 疆理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组词

疆理-边境-边疆-疆域-疆土

近义词

边境管理、边疆秩序、边疆治理

反义词

混乱、无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