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another’s place by assuming his name;pose under a false name] 冒充他人的名,替代他人的身分,以取得利益
你这和尚,甚没道理!你变做一称金,该一个冒名顶替之罪——《西游记》
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6*手冒名顶替进场。” 张天翼 《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在这次抽调壮丁的那件事上,他老先生竟暗中找些人去冒名顶替,从中揩油水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冒名顶替汉语 快速查询。
“冒名顶替”是一个汉语成语,也涉及法律层面的犯罪行为。以下从语义、出处及法律定义三方面综合解析:
指假冒他人姓名或身份,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常见场景包括:
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原指用柳树假扮人形以欺骗的行为,后引申为身份假冒。
构成“冒名顶替罪”需满足以下条件:
例句:现代社会中,高考冒名顶替案件严重破坏教育公平,相关行为人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冒名顶替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指以假冒或伪装的身份代替别人出现或担任某个职务,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冒:冖(⺆)+ 日(讠)+ 夕(⺶)
名:夕(⺶)+ 口(囗)
顶:页(⺡)+ 匕(匚)
替:曰(曱)+ 人(亻)+ 刀(刂)
《冒名顶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史·韩擒虎传》中。故事中,韩擒虎为了报仇,伪装成另一个人的模样,顶替他出任要职。因此,这个词汇开始用于描述以假冒或伪装的方式代替别人。
冒名頂替
冒:冃冐
名:眳
顶:頂
替:殢
他冒名顶替了考试的第一名。
冒险、名誉、顶撞、替代
假冒、冒充
真身、真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