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able to disting uish between the clear and muddy] 比喻良莠不辨,好坏不分
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晋书·刘毅传》
“清浊同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īng zhuó tóng liú,字面意思是清水与浊水同流于一渠,比喻美丑、善恶混杂,良莠不分,好坏难以辨别。
核心含义
成语通过“清水”与“浊水”混合流动的意象,形容不同品质、善恶的事物混杂在一起,无法明确区分。常用于批判社会或环境中是非不分、优劣并存的现象。
历史出处
源自《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这里刘毅批评九品中正制导致官员选拔不公,善恶混同。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秩序”与“分明”的重视,常用于警示需维护道德或制度上的清晰界限。现代语境中,可应用于批评管理混乱、标准模糊等场景。
清浊同流,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指纯洁与污浊的事物或思想共同存在或混合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特性或属性在同一环境中交融、交织。
清(水)浊(水)同源,流于同一条河道,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清代清浊同流的意思更加明显地体现在古代的河流治理上,将清江水与浊污水混在一起,引流到河流中,使水质趋于一致。
拆分部首和笔画:
清:部首氵(三点水),五笔编码2534.1
浊:部首氵(三点水),五笔编码2534.3
同:部首口,五笔编码0101.1
流:部首氵(三点水),五笔编码2534.2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正义与邪恶、纯洁与污浊共存的思考和体悟。
在繁体字中,“清浊同流”可以写作「淸濁同流」。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以“清浊同流”为例,古代写法为「淸濁同流」,用的都是正楷书法。
例句:
1. 这个社会上,清浊同流,需要我们保持清正的态度。
2. 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存在着清浊同流的现象,我们必须要保持原则。
组词:纯净、混合、共存
近义词:混为一体、雨过天晴、浑然一体
反义词:清清白白、纯净无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