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遂的意思、上遂的详细解释
上遂的解释
谓上达于天道。《庄子·天下》:“其于本也,宏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成玄英 疏:“言至本深大,申畅开通,真宗调适,上达玄道也。”
得逞,达到目的。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遂的解释 遂 ì 顺,如意:遂心。遂愿。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通达:“何往而不遂”。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上遂"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 核心含义:向上通达或成就至高境界
-
动词性含义:
- 释义: 指向上通达、达于高处或最高境界。常用来形容精神、思想、德行或事业达到极高的、圆满的层次。
- 词源与例证: 此义项最经典的出处是《庄子·外篇·天地》。其中提到:“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后文有“上遂”一词(不同版本或有差异,但核心思想一致),用以形容得道之人精神境界向上通达于天(道),与自然大道相合为一的状态。
- 用法: 多用于哲学、文学语境,描述超凡脱俗、臻于化境的修养或成就。例如:“其学问精深,几上遂于天人合一之境。”
-
名词性含义(较少见):
- 释义: 指高级的、通达的官员或仕途顺利达到高位。此义由动词义引申而来,指在仕途上顺利晋升至高位。
- 例证与参考: 在古代文献或职官称谓中偶有体现,但不如动词义常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相关条目。
二、 文化意蕴与哲学内涵
- 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 “上遂”在《庄子》中的使用,深刻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超脱、与道冥合的哲学理想。它描述的是一种超越形骸限制、精神自由翱翔、与宇宙本体(道)相通的至高境界。
- 对至高境界的追求: 该词蕴含着对完美、极致和终极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在精神修养、艺术造诣还是事业成就上。
“上遂”的核心含义是向上通达、达于至高境界。它最经典和深刻的用法源自《庄子》,形容得道者精神升华、与天道合一的玄妙状态,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引申义可指仕途通达至高位,但此用法相对少见。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其出现的语境,尤其是其深厚的道家思想背景。
主要参考来源:
- 《庄子·外篇·天地》: 该篇是“上遂”哲学含义的原始出处和经典例证,奠定了该词的核心文化意蕴。可参考权威出版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庄子》校注本。
- 《汉语大词典》: 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收录了“上遂”的词条,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释义和可能的书证(如罗泌《路史》等),是理解该词语义的重要工具书。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辞源》(修订本): 侧重探求词语的古义和源流,对理解“上遂”的古雅含义及其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上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词义
-
上达天道
源于《庄子·天下》中“稠适而上遂”,指思想或行为符合自然规律,达到至高境界。成玄英注疏称其“上达玄道”,强调对宇宙本源的深刻理解。
示例:哲学讨论中,“上遂”常形容对“道”的领悟,如“真宗调适,上达玄道也”。
-
顺利达成目标
引申义指事情按计划成功实现。章炳麟《代议然否论》中“使其良人上遂”即用此义,含“得逞”之意,语境中可能带贬义。现代用法多中性,如“皇城庆贺皇后诞女,上遂命官员入宫觐见”。
二、读音与构成
- 读音:“遂”在“上遂”中通常读suì(如“遂愿”),但《庄子》注音为suí(见拼音标注)。
- 结构:“上”表达成,“遂”表顺遂,组合后强调结果符合预期。
三、使用场景
- 古典文献:多用于道家哲学,描述精神境界(如《庄子》)。
- 现代语境:可形容计划成功(如“工程上遂”)或中性叙事(如历史事件描述)。
四、近义与辨析
- 近义词:上达、功成、如愿。
- 辨析:与“成功”相比,“上遂”更强调顺应规律或自然达成,而非单纯结果。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哲学内涵,可参考《庄子》原文及注疏;现代用例可查阅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宜宝塔糖被假惫劳北辙南辕餐饵抽那貙甿当务始终单身贵族典常洞房东陵短幸材顿递司多情多感儿侬概量沟壕骨法故境好约贾盗讲会教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接种京样津涉僦渡魁柄留使胧明笼总卵黄麪铺闹鱼花配兵皮筏迁并钱品奇景青箱肉丁散送三望车慎狱石犷视力表私回松津贴脚投词妥协玩赏卫助温柔境无所依归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