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颓;废止。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至於 战国 ,王道陵迟,风雅寝顿,於是贤人失志,词赋作焉。”《宋书·谢庄传》:“又选官裁病,即嗟誚满道,人之四体,会盈有虚,旬日之间,便至怨詈,况实有假託,不由寝顿者邪。”《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顷者 淮 徐 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祠典寝顿,礼章殄灭。”
"寝顿"是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构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素本义溯源 "寝"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卧也"(《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本指就寝行为,后引申出止息、停歇等义;"顿"作动词时有暂停、止歇之意,《广雅》训"止也"。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强调行为的暂时中止。
二、文献用例释义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被标注为历史词语,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其语义演变轨迹完整展现了古汉语单音词复音化的典型特征,具有词汇史研究价值。
“寝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及用法可结合文献资料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释义 “寝顿”指事物由兴盛转向衰颓,或指制度、礼仪等逐渐废止的状态。例如《宋书·谢庄传》中“祠典寝顿”即描述祭祀制度荒废的情形。
二、文献用例
三、单字解析
四、近义与反义
提示: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若需具体文献例证,可查阅《三都赋序》《宋书》等古籍。
隘阒阿昧阪道倍德褊人不凡不粘锅补陀超迹撦鼓夺旗澄察春棹次篆错到底点酥耳套二五耦凤岭奋袖负俎隔岸观火公谷寡貌孤经潢井角列叫喜蓟门列岳论天捋髭钱逆行齵齿排讦匏土瞟一眼辟淫轻辌秦书八体气忍声吞乳母沈荡舍实听声螫搏失权十体师言寿星老儿帅示疏丧束意探寻调峰提缉头先讬人微恉缊絮涡口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