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弱。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近来 南官 、 宗城 等处决溢,皆由堤坊怯薄,夏秋水涨,势不能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今人禀赋怯薄,故按古方用药,多不能愈病。” 清 包世臣 《答董晋卿书》:“ 金郎甫 庶常承编修之指授,用意秀宕,而怯薄无以自立。”
“怯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è bó,属于形容词,主要用于书面语。其核心含义指薄弱、不坚实、不厚重,既可形容具体事物的质地,也可形容抽象事物的状态(如意志、能力等)。以下是详细解释及权威来源:
(质地)薄弱不结实
指物体本身材质疏松、脆弱,缺乏足够的厚度或强度,容易损坏。
例: “这块木板过于怯薄,难以承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52页。
(力量、意志等)虚弱不坚定
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或能力不够坚强,缺乏韧性,易受外界影响。
例: “他性格怯薄,遇事常犹豫不决。”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9页。
“怯薄”由“怯”(胆小、虚弱)与“薄”(稀薄、微弱)复合而成,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
《论衡·状留》:
“树檀以五月生叶,后彼春荣之木,其材强劲,车以为轴。怯薄之材,不能贞也。”
(描述材质脆弱的木材无法用作车轴)
来源:王充《论衡》,中华书局校注本,2006年。
《颜氏家训·涉务》:
“今有怯薄之人,不堪劳苦,终无成也。”
(批评意志薄弱者难以成事)
来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系列,2011年。
如材料、结构等缺乏耐久性(例:“怯薄的纸张易破损”)。
如意志力不足或抗压能力差(例:“面对挑战不可怯薄退缩”)。
权威参考:
"怯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 qiè báo(),意为"薄弱"。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人体质的脆弱、不坚固状态,例如堤防结构不牢或人体禀赋虚弱等场景。
二、文献用例解析
三、近义词提示 相关概念词包括:孱弱、单薄、脆弱。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语料,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百口豹别暴纵本题宸极驰恋捶胸单只道涂颠挤丁丑顶尖,顶尖儿番假烦劳分耗负墙根菜壶酒羹藿钩校骨骲谷行孩孺虾蟆车函生寒食鹤粮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煇光翬甍解究经纬度酒友可情人俍傍理性认识庙屏墨猪拿法内三郎判命乾没褰褰谦损乾渣渣泣泪秦灰契繻驱踧如故三花马山笑神渥舐足姒妇孙庞条盆挽代威法乌巾想夫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