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心浮气的意思、麤心浮气的详细解释
麤心浮气的解释
亦作“麄心浮气”。谓办事浮躁,不细心。 宋 陆九渊 《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麄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尔雅》:“古之解经者,训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 汉 儒尚然。至于后世,解者益明,读者益略,麄心浮气,不务沉思。”亦省作“ 麤浮 ”。 宋 叶适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惊人句,散尽麤浮使鬼钱。”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 侗老 之麄浮有可怜悯者,不妨饶舌重为註破,何如?”
词语分解
- 麤的解释 麤 ū 同“粗”。 笔画数:; 部首:鹿; 笔顺编号:
- 浮气的解释 .谓浮游的云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庄子》云‘野马也,尘埃也’……‘野马’乃田野閒浮气耳,远望如羣马,又如水波。”.谓浮躁轻率。 汉 贾谊 《新书·傅职》:“教之《乐》,以疏其秽
网络扩展解释
“麤心浮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cū xīn fú qì(“麤”是“粗”的异体字,因此也可写作“粗心浮气”),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含义
指办事浮躁、不细心,或形容人心胸狭窄、情绪易波动。
- “麤心”:原指心思粗糙,引申为不够细致或心胸狭隘。
- “浮气”:指情绪浮躁、不稳定。
综合来看,既可批评做事马虎(如处理事务不认真),也可形容性格急躁易怒(如因小事生气)。
2.出处与用法
- 文献记载:
最早见于宋代陆九渊的《祭吕伯恭文》:“曩昔麄心浮气,徒致参辰,豈足酬義。” 明代焦竑的《焦氏笔乘》中也提到“麤心浮气”与思考不深入相关。
- 使用场景:
- 批评工作/学习态度不细致,如:“他做事麤心浮气,常出错漏。”
- 形容性格缺陷,如:“此人麤心浮气,稍有不顺便发脾气。”
3.近义词与补充
- 近义词:粗枝大叶、心浮气躁、草率行事。
- 反义词:一丝不苟、心平气和、稳扎稳打。
- 注意:此成语带有贬义,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解为中性评价。
4.延伸理解
部分文献(如)提到其可指“心胸狭窄”,这可能是从“麤心”引申出的性格特点,强调内在修养不足导致的外在浮躁表现。
该成语既可描述行为上的不细致,也可指性格上的急躁狭隘,需根据上下文具体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麤心浮气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指心思粗糙,思维不细腻,容易冲动和浮躁。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鹿”和“心”,其中“鹿”是左边的部首,表示动物“鹿”,“心”是右边的部首,表示内心、感情。麤心浮气的笔画数为19画。
麤心浮气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该词与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当一个人心思粗糙、缺乏细腻的思考能力时,容易表现出冲动和浮躁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麤心浮气的写法为「麕心浮氣」。这些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写法略有差异,但词语的意思是相同的。
古代汉字写作方式多种多样,麤心浮气可以用古代汉字写作为「駓心便气」。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字形和笔划组合方式都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以下是麤心浮气的例句:
1. 他的情绪麤心浮气,经常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2. 她的思考方式很细腻,与他的麤心浮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麤心浮气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下:
组词:麤痴 (思维粗糙、愚昧)、心浮气躁 (心思不定、善变)
近义词:粗糙、浮躁、莽撞
反义词:细腻、深思熟虑、沉着冷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