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遗的意思、礼遗的详细解释
礼遗的解释
指馈赠之物。《后汉书·郑均传》:“兄为县吏,颇受礼遗, 均 数諫止,不听。”《晋书·隐逸传·氾腾》:“太守 张閟 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
词语分解
- 礼的解释 礼 (禮) ǐ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乶 )礼。典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刼 )。礼治。克己复礼。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
- 遗的解释 遗 (遺) í 丢失:遗失。遗落。 漏掉:遗忘。遗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网络扩展解释
“礼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ǐ y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礼遗”指馈赠之物,即作为礼节赠送的物品。该词由“礼”(礼仪、礼物)和“遗”(遗留、遗迹)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礼物留下的痕迹”。
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 《后汉书·郑均传》记载:“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此处指郑均的兄长担任县吏时收受他人馈赠,郑均多次劝阻未果。
- 《晋书·隐逸传·氾腾》提到:“太守张閟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描述氾腾拒绝接受任何馈赠的行为。
三、延伸解释
- 文化内涵:强调礼物的珍贵性和影响力,暗示其价值超越物质本身,可能涉及情感、道德或社会关系。
- 使用场景:多用于形容文化遗产、艺术品或名人事迹等留下的深远影响,如唐代诗句“独夜焚香礼遗像”(李端)、“弹指礼遗尘”(齐己)。
四、相关辨析
- 与普通“礼物”的区别:“礼遗”更注重礼物背后的意义及长期影响,而非单纯的物质交换。
- 古籍中的道德倾向:文献中常与“拒收”“劝谏”等行为关联,反映古代对廉洁的推崇。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晋书》原文或相关诗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礼遗》的意思
《礼遗》是指传统礼仪的遗存或遗迹。它代表着古代文化的流传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礼遗》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
- 部首:礻 (示字边)
- 笔画:礻 (4画),遗 (12画)
来源和繁体形式
《礼遗》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的繁体形式是「禮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礼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礼」的古代写法可以是「敏」或「禮」,而「遗」的古代写法可以是「遺」。
例句
以下是使用「礼遗」一词的例句:
- 这座古塔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礼遗。
- 学习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传承先人留下的礼遗。
-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礼遗。
组词
与「礼遗」相关的组词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礼遗」的近义词有「古代遗存」、「文化遗迹」。而它的反义词可以是「新兴文化」或「现代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