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两种农具名。后泛指农具。《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郑玄 笺:“教我庶民,具女田器。”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钱鎛停置,农收积场。”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繇是星陈畎亩之具,日新钱鎛之类。” 明 杜濬 《唐港耕人歌》:“东邻借钱鎛,西邻借桔槔。”
(2).借指农事。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无术铸五兵,使民兴钱鎛。”
“钱镈”是古代农具的合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本义溯源 “钱”原指铲形农具(类似铫),用于翻土中耕;“镈”为锄形农具,用于除草松土。二者在《诗经·周颂》中并列出现,反映西周时期农具分工协作的耕作场景。如《臣工》记载:“庤乃钱镈”,郑玄注为“储备农具”。
引申扩展
词义演变 “钱”在战国后逐渐演变为货币名称,但“镈”仍保留农具本义。如《说文解字》释“钱”为“古田器”,而《钱来之山》网页指出金属铸币流通后,“钱”的农具义被取代。
文学应用 该词常见于古代农事诗,如明代杜濬“东邻借钱镈”展现农具借用场景,范仲淹赋文“日新钱镛”则形容农具改良。
钱镈是一个多音字,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古代的货币形式,二是姓氏。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介绍。
钱镈的拆分部首是金和片,其中金是指金属,片是指碎片。钱镈一共有8笔,属于比较复杂的汉字之一。
钱镈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有趣,钱是古代货币的意思,可以追溯到商代;而镈是用于打击的器械,用来破除障碍或开拓土地。所以将金钱和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钱镈”这个词。
繁体字中,钱镈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钱镈有多种写法,包括篆书、隶书、草书等。每种字体都有其特点和风格。
1. 他一家的姓氏是钱镈,代代相传。 2. 这件古董是用钱镈做成的。
钱镈可以组成的词语有:钱财、钱袋、钱币等。
近义词包括:财富、金钱等。
反义词包括:贫穷、无钱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