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裘的意思、披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裘的解释

(1). 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 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怀琛 《海上雪》诗:“披裘独往为何事,赢得诗添 长吉 囊。”

(2).见“ 披裘负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裘”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典故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字面解释 “披裘”字面指穿戴皮制外衣的行为,其中“披”为动词,表示覆盖、搭在肩上;“裘”指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御寒衣物。《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披着皮衣”,常见于描述古代人物衣着特征。

二、文化引申义 该词在文学中衍生出两层象征:

  1. 高洁品格的代称,典出东汉严光(严子陵)披羊裘垂钓的典故,见于《后汉书·逸民传》,后世以“披裘”喻隐士淡泊名利;
  2. 守信重义的象征,源自春秋时期吴季子“五月披裘”故事,据《论衡·书虚》记载,季札为守挂剑之诺,盛夏仍着皮衣赴徐君墓践约。

三、典故考证 主要文献来源包括: • 皇甫谧《高士传》详述严子陵拒仕光武帝,坚持披裘垂钓的事迹; • 王充《论衡》收录吴季子挂剑典故,成为儒家诚信观的典型范例; • 《太平御览》卷六九四引《韩诗外传》载有“五月披裘伐薪”的原始文本。

以上解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国典故大辞典》等权威辞书,以及《后汉书》《论衡》等史学典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披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出处和背景理解:

一、指归隐的高士形象

源自东汉严光的故事。据《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严光与刘秀(汉光武帝)曾为好友,刘秀称帝后,严光隐居不出。刘秀派人寻访时,发现他“披羊裘钓泽中”,后以“披裘”代指隐士的淡泊生活。宋代欧阳修在《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中也用此典表达归隐之志。

二、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成语“披裘负薪”)

此成语出自东汉王充《论衡·书虚》,描述隐士夏日披裘背柴的清廉形象,比喻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唐代王绩《游北山赋》中“勿据梧而策杖,亦披裘负薪”即用此意。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披裘”表“外表华丽、内心卑鄙”,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记载,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建议:若需引用“披裘”,优先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含义,归隐或高洁的用法更为经典可靠。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家比户八邻綳扒吊拷奔丧辩才禀操冰牙产具遄行电笔刁顿抖抖擞擞趸卖而公敷洽钢火隔开沟漊鹤顶红花蜡烛护月佳儿佳妇匠军郊廛焦迫井晋金色池塘紧行无善踪击壤歌旧常涓涤科臣空衍夸谭揽户两便联界吏节邻国邌曙陋俗面皰免削牧师排档速率跷跷板奇材请准诎辱顺理疏义腾说頽节文艘涡管鼯鼪污水笑呷呷小故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