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墨经》中的逻辑术语,即必要条件之一。同“ 大故 ”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2).小变故;小缘故。 汉 贾谊 《新书·铸钱》:“凡治不得,应天地。星辰有动,非小故也。”《三国志·吴志·孙皎传》:“尝以小故与 甘寧 忿争。”
(3).小过失。《宋史·范仲淹传》:“ 仲淹 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餘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
“小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在《墨子·经说上》中,“小故”被定义为逻辑学中的必要条件,与“大故”(充分必要条件)相对。其核心表述为:“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例如:
小变故/小缘故
指次要的突发情况或原因。如汉代贾谊《新书·铸钱》提到“星辰有动,非小故也”,强调天象异动并非小事;《三国志》中记载孙皎“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即因琐事争执。
小过失
表示轻微的过错。如《宋史·范仲淹传》中建议“掩其小故,以全后德”,主张宽容小错以维护德行。
以上内容综合了《墨子》《新书》《三国志》等古籍例证,以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墨经》原文或相关哲学研究文献。
《小故》一词是指小事、琐事。它是一个用于形容或指代琐碎、细小的事物、事件或情节的词汇。
《小故》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小”和“故”。其中,“小”部的拆分部首是“⺼”,它共有四画;“故”部的拆分部首是“攴”,共有七画。
《小故》一词最早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形容或指代一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件或事情。
《小故》的繁体字为「小故」。繁体字是汉字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主要在繁体字地区如台湾、香港、澳门等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小故》的古时候写法,需要进一步查证。
1. 他总是不断地为一些小故伤神。
2. 别为了这种小故太过纠结了。
3. 这件小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组词:小事、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儿、小事一宗、小事小情、小节、小节大意、小情小理、小道、小道消息、小节大义、小节大烈、小节人家、小节德、小事大办。
近义词:琐事、细节、瑣事、瑣碎事。
反义词:大事、重要事。
【别人正在浏览】